當下,數字大屏被視作數字化企業的“標配”,已經應用在很多企業。事實上,打造一把數字化大屏看板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大屏真正用起來,而不是只是用來裝飾或參觀。 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在央視《對話》節目中,曾談及工業互聯網大屏背后的邏輯,他認為:“大屏背后有兩個重要支撐,一是數據看得清,整個生產經營的情況、實時的真實數據,全部要素清晰可見,方便企業科學決策;另一個是執行能落地,企業有了生產決策以后,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這是大屏背后隱藏的根本邏輯。” 實際上,數字化大屏是企業全價值鏈數據資產的終端應用呈現,要讓數據流動起來,讓數據真正成為工業資產,首先要有一個數字底座,用來打通全鏈條的數據通路,充分挖掘數據價值。而數據中臺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和中樞系統,能夠將企業全域海量、多源、異構的數據整合資產化,為業務前臺提供數據資源和能力的支撐,以實現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運營。 作為工業企業數據共享、能力復用平臺,數據中臺將是未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數字底座”。 全域透明:IT與OT數據匯聚,將工業數據資產“摸清楚” 圖:云榕數據中臺產品架構 樹根互聯云榕數據中臺是一套綜合性能力平臺及解決方案,集數據采集聯通、建模分析、服務應用和統一治理于一體,為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數字底座和陪伴式服務。數據中臺聚合內外部數據,構建數據價值鏈閉環運營體系,解決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存儲、數據計算、數據管理和數據使用五方面難題,最終通過BI軟件打造企業特定的數據可視化場景,基于分布式數據平臺之上,量身定制的數據智能解決方案。 圖:云榕數據中臺定位 依托數據中臺實現數據價值創造是一個分階段的逐級建設過程,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首個難點,匯數據。 早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為了解決當下的一些業務問題,按照垂直的、個性化的業務邏輯部署IT系統,在企業內部形成了多個數據孤島,很難做到信息的完全互聯互通。今天,在新平臺、新業務、新市場的拓展過程中,系統無法直接復用和快速迭代,產生的數據也不能與傳統模式下積累的數據互通,進一步加劇了數據孤島問題。 打通數據孤島,將全域業務數據和系統數據匯聚在一起,讓企業“有數可治”,是數據中臺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首項挑戰。云榕數據中臺為工業企業打造了一套運營體系,能夠持續提供“從數據到價值”的服務生產能力,在數據獲取方面能夠全面高質量實時采集價值數據,跨越數據孤島,實現數據開放共享。 其中,云榕數據中臺為企業提供工業領域結構化、非結構化與半結構化的全領域數據采集能力,支持工業企業常見的數據源,如ERP、MES/MOM、PLM、SCM、SRM、IOT平臺、CRM,HI、線下表格、線上互聯網數據等圍繞工業“人、機、料、法、環”全要素數據采集與接入;支持增量、全量,實時與離線多模式的數據敏捷接入;提供數據傳輸安全、斷點續傳、任務監控、數據異常、交換數據統計和日志分析等相關數據集成管理功能。 比如,在樹根互聯賦能三一重工打造的全球重工行業第二座“燈塔工廠”——長沙泵送18號工廠里,遍布工廠的1540個傳感器和200臺全聯網機器人每天能產生超過30TB的大數據,相當于一座20萬人口的縣城一天產生的手機網絡流量。通過樹根互聯提供的數據中臺及工業應用,將18號工廠設計、制造和服務中的關鍵流程和數據無縫鏈接,將實體工廠實時運行數據映射到了虛擬工廠,通過虛實結合讓海量數字資產真正發揮出價值,實現智能設計、柔性生產、智能供應與智能制造。 最懂工業:量身定制的數據智能,將工業數據資產“管起來” 第二個難點,懂工業。 工業機理是基礎根基,缺乏對工業機理的深刻理解很難構建出滿足工業需要的模型及應用。對于制造業來講,大數據或人工智能一定要與工業機理、工業模型相結合。然而,工業機理和工業Know-How量多又復雜,如何融合,如何清洗,如何建模等,這些環節的難度也很大。 樹根互聯深耕工業數字化,擁有豐富的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賦能經驗,沉淀了大量的工業知識和行業Know-How,云榕數據中臺能夠為工業企業提供機理分析模型、工業獨特分析以及行業的分析模型、指標等。目前已經覆蓋八大行業(鋁業生產與加工、精密儀器與機械設備、裝備制造與工程機械、鋼鐵行業、生物發酵行業、輸變電與電纜行業、汽車電子與汽車零部件、智慧數字園區)五大領域(研、產、供、銷、服)的工業指標分析體系,并能針對不同行業提供研發、精益生產、供應、運營管理的數據智能場景與行業級分析決策體系。 依托這些領先優勢,樹根互聯數據中臺已成功賦能多家行業龍頭數字化轉型。例如,樹根互聯依托數據中臺的核心能力,助力新天鋼德材科技冷軋薄板公司實現從物料、訂單、生產、出庫、物流、安環等一體的數據互通、數據融合,為其構建智慧工廠完整的全維度數據指標體系;同時,將機器數字雙胞胎與業務模型相融合,為傳統鋼鐵工廠帶來全新的運營界面、展示界面、機器交互界面;數據準確性提高67,降低運營成本25,報表統計效率提高30,助力實現大數據管控。 持續改善:融合精益管理,將工業數據資產“用的好” 第三個難點,提效益。 云榕數據中臺是結合工業大數據,從技術角度提高全域流程中增值環節的效率和質量,但是,由數據可視暴露出來的業務流程問題,需要從管理角度去消除。那么,如何持續優化業務流程,讓高質量數據資產不斷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云榕數據中臺與精益管理融合,能夠實現數據驅動運營的持續改善,最大限度發揮數據資產價值,持續迭代進化企業數字化能力,實現降本增效: 一方面,數據中臺賦能全域管理的可視與透明,基于此,樹根互聯在生產現場通過大量的工業實踐提煉出來“新精益”理念。 新精益是數字化技術賦能的精益管理,通過技術和業務的雙輪驅動,持續不斷地迭代演進形成增值閉環;結合工業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可以讓現場的信息孤島被消除,所有浪費能夠更容易地被捕捉和發現,從而實現降本增效。而數據中臺的高質量數據資產,能夠為各業務域的新精益管理創造可視與透明,服務于工業企業各業務鏈條的精益管理,助于消除價值流和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浪費。 另一方面,新精益管理促進數據中臺實現精益數據治理。云榕數據中臺團隊擁有實戰與理論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精益管理專家,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當前數據指標管理體系及關鍵指標制作流程與痛點,輔導運用數據驅動管理與決策,支持定制個性化產品及服務,促進精益數據治理。 例如,樹根互聯依托數據中臺、新精益管理等,賦能艾迪精密搭建智能制造平臺,建設智能化工廠。艾迪精密實現了“決策智能化、運營透明化、協同網絡化、生產智能化”:可視化管理駕駛艙,全面展示業務狀態及指標信息,加速經營決策;實時OT數據與業務IT數據融合,提供生產、供應鏈、質檢等全方面實時運營信息;構建貫穿從產品研發到銷售服務的業務流程,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精益化、流程化的業務管理目標;計劃與生產協同,縮短產品交付周期,設備狀態在線可控,提高設備的有效利用率等。 如何價值化數據并與傳統生產要素融合,驅動傳統產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樹根互聯云榕數據中臺為工業企業打造持續提供“從數據到價值”的服務生產能力的運營體系,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數字底座,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