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安徽池州訊:清晨,天空還未吐白,李洪全辦公室的燈光已亮了起來。作為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池黃鐵路項目總工程師的他,辦公桌上厚厚的圖紙、墻上掛滿的施工圖、工作計劃表,是他一心撲在工程管理上的佐證。 李洪全的心思永遠在凝聚團隊、優化方案、嚴控安全質量、做好變更索賠上,一個個項目在他的手上實現了既定目標。 憑借這種“愛崗敬業、精益進取”的工匠精神,2021年被評為中鐵十一局集團“優秀項目總工程師”。鮮花和掌聲背后,是他披荊斬棘、舍身忘我的付出,是辛勤汗水與努力奮斗的碩果。 挑重任勇擔當,精益求精建精品 從青銀高速、浦南高速,到榆橫鐵路、宿淮鐵路;從麻竹高速、漢十鐵路,到鹽通鐵路、池黃鐵路,無論哪個項目,22年來,他都以專注堅韌的態度、刻苦踏實的作風,一心一意推動項目建設。 2008年11月,經過多個鐵路項目的歷練的李洪全,憑借著出色的業績,被公司任命為宿淮鐵路項目總工程師。該項目全長97.5公里,其中,跨度達132米的國內最大跨度單線鐵路續梁鋼管拱橋—京杭大運河特大橋被列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 面對跨度大、梁體薄、單線鐵路穩定性差等技術難題,首次擔任項目總工程師的李洪全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帶領項目技術團隊潛心研究,反復試驗,相繼攻克了掛籃橫向開模、懸灌橫向配重、L型梁橫向開模等8項新技術、新工藝,為我國大跨度單線橋梁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技術,該橋也以優質的質量榮獲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他參與研究的《鐵路大跨度連續梁拱組合橋施工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并獲湖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股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每一次“轉變”都是前進的腳步,每一次“轉變”都是一種歷練。2013年3月,他被公司調入麻竹公路項目擔任總工程師。該項目全長114.4公里,沿線穿越地貌單元較多、深水高墩及大跨度橋梁結構型式多,施工任務艱巨。 劉坪隧道作為麻竹公路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其左線隧道長2309米,右線隧道長2312米,地質條件差,宜產生較大規模突水、突泥現象。面對難題,李洪全和他的團隊對爆破開挖、噴錨支護、隧道防排水、機電預埋安裝等工序進行嚴格控制,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GSP地質預報系統等儀器,使得施工整體效率提高一倍,確保了隧道的安全、優質、高效施工,被評為全線的標桿工程,在各類大型檢查中贏得了廣泛贊譽。 在艱苦卓絕的施工過程中,李洪全他們充分展示了大國工匠追求極致、嚴謹專注的卓越精神,取得了優異成績。該項目先后取得國家實用型發明專利8項、公路科技獎2項,榮獲2018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和2019年度國家公路建設最高質量獎“李春獎”,他自己也榮獲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優秀項目總工程師”榮譽。 頂壓力爭信譽,安全優質樹標桿 “干好一項工程,就好比參加一場以‘優質履約、維護信譽、贏得業主信賴’為目標的接力跑,每個賽程,都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成為贏家。”回想起鹽通鐵路的建設歷程,作為項目總工程師的李洪全感觸頗多。 鹽通高鐵項目是中鐵十一局二公司在蘇北地區承建的第四個鐵路項目。上場之初,由于各種原因,項目整體工期由投標48個月壓縮為32個月。面對如此緊張的工期壓力,如何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施工進度,成為了李洪全和項目管理團隊面前的首要問題。 方案還能不能再優化?如何優化?為了找到最優方案,他迅速找來項目技術骨干,認真調整施組,增加各項資源配置,并對施工方案進行反復比選、評審論證。隨后,又找到設計院、業主和監理,請他們現場查看,分析比較利弊,最終以翔實的方案和科學的論證贏得了他們的支持。 在路基填料施工中,他們將改良土優化為B組填料,并將原7天每層填料縮短為2天每層,既加快了施工進度,也為項目創造了效益。在連續梁施工中,將連續梁懸澆施工改成支架現澆施工,及時彌補了征拆耽誤的工期,還取得業主單位的大力支持,為項目創收600余萬元。 “把粗活做細,把細活做精。把高標準真正落到實處,這是我們對業主的承諾。”李洪全說。在標準化建設方面,他們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橋、隧、路工程,推進標準化綜合示范區段建設。項目建設2年多時間,先后榮獲蘇北公司和中國鐵建系統內“優勝單位”等多項榮譽,1項工程(東臺制梁場)被評為“標準化示范點”。 鹽通結束之后,李洪全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池黃鐵路項目的建設中。由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池黃鐵路站前一標二分部全長18.3公里,主要工程內容包括:路基5段、橋梁7座、隧道6座、特殊孔跨為6處,施工任務重、建設標準高、質量管控嚴……困難如遍地山川,一重又一重。 為了把項目實際情況吃透摸熟,李洪全帶領技術人員爬山、下溝、翻越柵欄,繪制圖紙、編制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優化施工方案等,沒有片刻停息。“工期緊、任務重,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抓住可以利用的每一分每一秒。”他在對現場進行安全質量管理的同時,時刻掌握工程進度推進情況,對存在滯后的工點在每周的例會上進行通報、分析滯后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 “意識超前,技術創新。”是李洪全出色完成各項施工任務的秘籍。 在云上特大橋144米系桿拱施工中,他通過召開現場會議、開展技術攻關、方案優化等有效舉措,確保了該橋按照既定的節點目標穩步推進。在云觀山隧道施工中,他帶領技術團隊、隧道襯砌施工班組,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積極推廣新型工藝,努力加強過程控制,順利實現了隧道通車“不掉塊、不漏水、不落石”的目標;在路基施工中,他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依托路基連續壓實技術、地基加固樁信息化控制技術及自動沉降觀測系統,不斷提升路基主體施工質量。系列有效舉措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同時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大大節約了施工成本。 如今,在安徽池州的崇山峻嶺之間,池黃鐵路正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盤亙延伸,書寫著大道如虹的壯美畫卷。按期、優質完成建設任務,李洪全和他的同事們信心十足。 強管理增效益,真抓實干創佳績 “要干好工程,還要創好效益,也要帶好隊伍。”這是李洪全憑著22年基層錘煉得出的經驗之談。 “方案優化是做好項目創效文章的重頭戲。”在鹽通鐵路項目期間,他積極從優化設計中增加創效點,在大臨用地、路基土源變更、支架改現澆變更等方面,反復研讀圖紙,查找出其中存在的設計缺陷、疏漏、差錯等問題,并邀請設計單位進行會審,多次與建設單位商討變更,為項目增收創效9000多萬元。 “優化施工技術也是一種降本增效的措施。”在池黃鐵路項目,他結合橋梁樁基溶洞處理,優化隧道、路基土石方調配,減少土石方外棄。在隧道施工中,他積極采用超前水平鉆探孔內成像設備、外委地表物探等措施,變更獲得百倍的效益。此外,他還通過采用三維激光掃描儀進行隧道斷面掃描、購置洛氏硬度計對進場擠壓套筒進行自檢、混凝土配合比調整等技術手段,實現了施工管理、降本增效工作“雙向開花”。 作為技術員出身的李洪全,能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優秀項目總工程師,離不開企業的培養。因此,他十分注重青年人才培養。對于每年新分配下來的技術序列大學生,他都會為他們規劃好學習進程,組織集中學習、考試、座談,把技術要點、施工注意事項,包括生活經驗,事無巨細,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切實讓每一位青年人腳踏實地學習成長。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不畏艱難險阻,只為天塹變通途。這是李洪全的筑路情懷,也是他矢志報企的拳拳赤子之心。面對榮譽,他總是謙遜地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能為國家的鐵路建設貢獻一份微薄力量是我的本分;作為中鐵十一局二公司大家庭的一員,我一定盡我所能,為我熱愛的事業添磚加瓦。(文/唐業堡) 圖1:李洪全正在研究項目施工方案 圖2:通車運營后的宿淮鐵路京杭運河特大橋 圖3:建設中的池黃高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