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之重,重若泰山 看似鋼鐵不可撼動的鐵道其實也很脆弱,春天氣溫回升要防凍融,夏天要防洪,天熱要防脹,冬冷要防斷。這隨著季節變化的“鐵路四害”一直是鐵路工人們的大敵,為了保障線路平穩安全,鐵路工人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在眾多鐵路一線崗位上,有一個“稀有”工種,它要求職工必須站在火星四濺的“火堆”里,還要守候在2000多攝氏度的坩堝旁,直到鋼鐵化為熔漿流出坩堝進入焊縫,這就是焊補工。 在十幾年前,火車行駛時會發出咣當咣當的聲音,但現在人們幾乎聽不到這個聲音了,原因就跟焊補工有關。通過將鋼軌焊接在一起減少鋼軌的接頭,從而給火車運行提供更平穩更快速的鋼軌環境。 從事該工種的人員之所以少,因為他們需要掌握鋁熱焊接技術,這項技術難度高學習時間長。 閆承志是2021年8月入路的,現在已經跟師傅學了快要一年的時間,現場的工作剛能上手,拿不準的還得師傅示范,他在旁邊觀察。因為“天窗”時間短,師傅們沒空手把手教,要學會必須勤看、勤問、勤動手。 長衣長褲、頭戴遮陽帽、手上套著厚厚的棉麻手套,默契地配合著。伴隨著陣陣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鋼軌上不時有火星飛濺。工人們換上新鋼軌,調整好鋼軌縫隙處的高度和平直度,等待“裝模封箱”。 閆承志的師傅劉世章說,這是決定焊軌成敗的關鍵,必須將模具與鋼軌接觸的縫隙全部密封,不能有絲毫破綻,以便鋼水通過模具流入焊縫。 準備工作就緒,劉世章一手拿著點燃的焊槍伸入模具進行預熱,一手打開秒表計時。 即使站在三米開外的地方,都能感受到熱浪滾滾襲來。郭向東手握“火焰”手柄,雙眼緊盯著鋼軌,關注著火候及磨具的密封情況。 5分鐘后,看了看秒表及燒到亮紅色的鋼軌,劉世章迅速撤除火源,等在一旁的閆承志費力端起砂模坩堝,迅速放到鋼軌上,焊劑熔解后慢慢流入縫隙,傳來一股刺鼻氣味。當通紅的“鐵水”從砂模流入渣盤內,一股滾燙的氣浪再次撲面而來。現場的高溫將焊補隊員們的汗水一起蒸發,渾身冒著滾滾熱氣。“現在溫度在2000攝氏度以上,這幾天氣溫低還好點兒,如果是夏天做鋼軌焊接,這個環節最難熬。” 手頭的工作不會因為高溫而錯漏,這是焊補隊員們的必修課。他們身上有著如山般的責任,能不能按點開通線路?這些都需要他們用職業精神去守衛這重若泰山的責任。(孫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