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勞動力市場面臨嚴峻挑戰,青年群體的職業發展也受到更加嚴重的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疫情防控與經濟復蘇中率先取得階段性成效,經濟的穩步恢復與發展拉動了就業市場的持續回暖。但是,由于就業崗位供給情況仍受到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和未來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又達到909萬人的歷史新高,我國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面臨較大壓力。 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畢業生發展、助力全球經濟恢復與創新發展,全球化智庫(CCG)、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與領英中國(LinkedIn)近日聯合發布報告《高校校友觀察:中外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2021》(以下簡稱報告),并舉辦研討會?;陬I英經濟圖譜,全球化智庫(CCG)與領英中國(LinkedIn)對我國十所“雙一流”高校(U10) 及全球QS排名前100高校(G100) 超過250萬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徑進行深入分析,洞察中外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的情況、變化與趨勢。 領英經濟圖譜由全球領先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繪制,致力于通過數字化形式展現全球經濟。集合領英全球會員的公開信息,領英能夠進行全球經濟層面的預測以及人才趨勢的分析,如跨區域人才流動、職位供需分析、技能差距分析等,幫助人才和機遇以全新方式實現對接。今年,在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政府共同舉辦的“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領英經濟圖譜成功入選全球12項“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 依托領英經濟圖譜,該報告對比了中外高校畢業生在深造、就業及國際遷移等方面的異同,深入探討了中外頂尖高校人才職業發展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為了解新時期國際人才流動趨勢、調整和制定人才發展戰略提供了有益參考。報告還就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就業政策,以及教育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以期助力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發布會上,領英中國總裁陸堅,CCG副主任兼高級研究員、前DXC科技大中華地區總裁劉宏致辭。領英中國公共事務顧問、經濟圖譜項目負責人任玥,全球化智庫(CCG)人才研究總監李慶發布報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主任曹能,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長、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麗君,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高書國,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處長談宇德,教育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綜合與研發部副主任肖蕾,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國際勝任力培養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寧,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兼研究總監鄭金連,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周滿生,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市場官員武新平,CCG常務理事、ETS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中國區總經理王夢妍圍繞中外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等話題進行研討。 新冠疫情對全球G100和中國U10畢業生職業影響差異明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G100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大幅上升;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U10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比例的增速相對平穩。世界經濟回穩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對疫情的精準管控和廣泛快速的疫苗接種,對穩定本國乃至全球就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U10及G100畢業生去向比較(2016-2020年) 中國U10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是全球G100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比例的兩倍,顯示出東西方文化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對中國學生來說,家庭支持是子女繼續深造的重要保障,更高的學歷也為其步入職場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對歐美學生來說,因為更加注重個人經濟的獨立性,繼續深造往往是匹配個人職業發展中的進階選擇。 深造國家和地區更趨多樣化 中國U10畢業生的國際化發展需求明顯,歐洲國家和美國仍然是中國U10畢業生最主要留學目的地,同時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深造的比例持續增加。 報告指出,由于美國對華留學生政策收緊及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國學生以及中國家庭對子女赴美留學的信心,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考慮申請歐洲、亞洲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領先高校,并將目光投向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國內高校,中國U10畢業生繼續深造的國家和地區選擇更趨多樣化發展。 U10 畢業生深造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變化(2016-2020年) 歐洲和美國是全球G100畢業生的主要深造目的地。與中國U10畢業生不同,2020年新冠疫情及國際關系變化并未對G100畢業生深造國家和地區分布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源于全球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且歐美國家相似的語言文化為高校畢業生在兩個區域間遷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則受到新冠疫情最早在亞洲流行及該區域一些國家和地區采取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影響,國際學生前往這些國家和地區留學受阻。 G100 畢業生深造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變化(2016-2020年) 美國吸引力下降 U10畢業生首次就業國家和地區多元化 從首次就業地的區域分布來看,中國U10畢業生首次就業地在海外區域的占比有所提升,反映出中國畢業生在全球就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與此同時,首次就業地的區域分布也在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美國吸引U10畢業生就業的比例下降,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比例逐步上升,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地選擇日趨多元化。 U10 畢業生就業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變化(2016-2020年) 全球G100畢業生主要就業地則相對集中于歐洲地區和美國,彰顯出歐美發達國家在吸引全球領先高校畢業生方面仍然具有優勢,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各國出入境及簽證政策收緊、離開求學所在地赴國(境)外就業較為困難的情況下,這一優勢被進一步放大。 G100 畢業生就業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變化(2016-2020年) 中國和全球就業熱門行業逐漸趨同 在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首次就業的15個最熱門行業中有9個相同行業,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融入全球化發展所取得的積極成效,中國與世界的相同越來越多。這些行業是高等教育、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軟件、管理咨詢、研究、銀行業和醫院與醫療保健。 在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首次就業的15個最熱門行業中有6個不同行業,體現出兩個統計范疇在經濟、科技、文化,乃至政治方面在現階段發展下的不同需求,以及特殊行業領域與全球化對接情況的差別,或將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下需要進一步開放和與世界對接的領域。其中,中國U10畢業生首次就業15個最熱門行業中不同的行業包括電信、半導體、電氣與電子制造、房地產、汽車和制藥,全球G100畢業生首次就業15個最熱門行業中不同的行業包括教育管理、政府管理、會計、法律實踐、非營利組織管理和零售。 U10及G100畢業生Top 15就業熱門行業 首次就業熱門工作職能:工程、研究和教育 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首次就業的15項熱門工作職能中有13項相同,體現出全球化發展推動下中國U10畢業生與全球G100畢業生在就業崗位職能方面的高度重合,尤其是在兩個群體中均位列前三的工程、研究和教育。 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首次就業的15項熱門工作職能的不同項為中國U10畢業生在“人力資源”和“計劃與項目管理”方面占比較高,全球G100畢業生在“社區與社會服務”和“藝術與設計”方面占比較高,其中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職能的國際化發展需求相關。 U10及G100畢業生就業Top 15熱門工作職能對比 Top 10 企業雇主:集中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產業 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雇主選擇Top10相對集中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產業。其中,中國U10畢業生更青睞中國科技和互聯網企業,傳統金融行業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U10畢業生Top 10企業雇主 全球G100畢業生更多選擇在金融和咨詢行業發展,華為成為全球G100畢業生雇主選擇Top10中的唯一中國企業。 G100畢業生企業雇主Top 10 中國畢業生獨特性就業技能:中國化、全球化、前沿領域 相對全球G100畢業生而言,中國U10畢業生在獨特性技能方面具有三個發展趨勢,一是服務于中國市場的專業技能,如銷售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等;二是服務于全球化發展的專業技能和商務技能,如翻譯、供應鏈管理、市場研究等;三是應用于前沿領域創新發展的顛覆性技能,如數據挖掘、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 U10畢業生與G100相比最具獨特性技能 中國U10畢業生國際遷移比例明顯高于全球G100畢業生 中國U10畢業生因深造和工作原因發生國際遷移的比例明顯高于全球G100畢業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進入新發展階段,更加廣泛、便利且合法合規的人才流動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和打造新發展格局具有積極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發生國際遷移的比例明顯下滑,如何在疫情管控中建立新的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對于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U10及G100畢業生平均國際遷移情況對比(2016-2020年) 七成以上U10畢業生學成后回國發展 雖然中國U10畢業生出國深造需求明顯,大部分選擇出國深造,但仍有七成以上的U10畢業生在學成后選擇回國發展。相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正在逐步擺脫人才流失的情況,“出國留學-回國發展”的國際人才環流趨勢會更加明顯。 U10及G100畢業生平均國際遷移情況對比(2016-2020年) 來華就業對全球高校畢業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 與U10 畢業生相比,G100 畢業生深造與首次就業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大致相同,高度集中于歐洲和美國。然而,選擇前往亞洲(包括中國大陸在內)進行首次就業的畢業生占比遠高于深造占比;其中,到中國深造的G100 畢業生比例僅為2.2,而在中國就業的人數高達10.72。這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和聲譽仍需進一步提高的現狀;但另一方面考慮到中國現行較為嚴格的工作居留與簽證限制,這也說明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中國就業市場從而對全球高校畢業生存在較強的吸引力。 G100 畢業生深造與就業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對比(2016- 2020年) 報告從國家政策、高等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高校學生職業發展路徑等方面提出建議 基于中國U10畢業生和全球G100畢業生職業發展情況,結合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報告從國家政策、高等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以及高效學生職業發展路徑選擇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在國家政策方面,報告從新發展格局建設、人才發展、留學與國際人才戰略四方面提出建議,包括: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在國際、國內循環中的作用,促進形成更加開放的國際發展格局;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創造有利于人才在電信、半導體、智能制造等特定領域發展的良好環境;在鼓勵中美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同時進一步開發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以企業為主的國際人才競爭力,完善引進和吸引國際人才的制度體系。 在高等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方面,報告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進一步發展國際教育,推動中外國際教育資源對接,推動中外合作辦學的良性發展;二是調整教育理念及學科,培養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擁有獨特技能的高校人才,適應現代化、數字化和創新型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三是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建設,一方面為學生創造更多就業實踐機會,另一方面邀請企業參與到就業指導培訓體系中,讓相關專業學生提前了解并學習在企業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更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及相關產業培養人才。 在高校學生職業發展路徑選擇方面,報告就留學目的地選擇、學校到職場過渡和就業行業選擇提出建議。首先,在留學目的地選擇中,建議綜合考慮教育資源、留學目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國際關系等各種因素,在保留赴美留學選項的同時將眼光投向歐洲、亞洲、“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和地區,做出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其次,為順利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過渡,建議高校學生更加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轉變傳統就業理念,更多考慮新興行業與國際化工作機會。最后,在就業行業選擇中,建議將個人職業發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洪流,勇于進入關鍵技術領域并掌握核心技能,投身科技創新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