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訊 (實習記者 解 磊)日前,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七屆六次理事(擴大)會議在深圳召開,會議對協會2020年各項重點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同時介紹了塑料加工業“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績和“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 中塑協理事長朱文瑋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發展規劃之年。面對新冠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嚴重沖擊,2020年全國塑料制品行業匯總統計企業累計完成產量7603.22萬噸;規上企業16592家,比上年增加757家;規上企業營業收入18890.13億元;實現利潤1215.15億元,同比增長18.39;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43,同比增長0.9;出口額852.7億美元,同比增長19.6。塑料制品產量與營業收入環比降幅逐月收窄,利潤和出口額同比大幅增長。 “十三五”時期,塑料工業調結構轉方式,是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重要時期,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三化一微”+智能化工作持續深化,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拓展,綠色生態化建設深入推進,經濟效益穩步提升。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塑料生產、消費、出口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據朱文瑋介紹,“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塑料加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和《塑料加工業“十四五”科技創新指導意見》作為未來五年我國塑料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和實現塑料制造現代化國家目標的行動綱領,提出了八大任務。 一是強化創新體系建設。堅持創新驅動,加強基礎性和共性技術研究,推動構建政產學研金用集成創新、產業鏈協同創新、創新的供給側與需求側精準對接,實現高效創新的體制機制,在解決“卡脖子”技術和領域實現突破;二是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三是推進行業優化結構和提質增效,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弘揚精益管理、精品制造的匠心精神,營造全行業注重品質的氛圍,引領消費升級趨勢,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促進產業鏈高級化,產業基礎現代化;四是堅持“五化”科技創新方向,即功能化、輕量化、精密化、生態化、智能化;五是推動集約化發展;六是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七是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大制造業引智力度;八是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深耕國內市場,優化產品和投資結構,提升供給與消費水平,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和層次,支持優勢骨干企業參與國際產業分工,鼓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創新加工貿易與服務模式。 朱文瑋稱,塑料加工行業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塑料制造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中塑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創新,優化結構,引領推動中國塑料行業高質量發展。”朱文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