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大家訪談錄》是繼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播出之后,原班主創團隊制作的又一檔醫學人文高端訪談節目,旨在分享醫學進步,展現醫生價值。 紀錄片《手術兩百年》創作歷時三年,跨越十二國尋訪現代醫學的成長之路,五十多位國際頂尖專家和十幾位中國兩院院士共話手術兩百年。主創團隊聆聽了他們睿智的思考和從醫的經歷,領略到他們作為醫學大家的風范和胸襟,同時激發了團隊繼續創作的熱情。 為了增強公眾對醫學,對醫生,以及對自己身體的了解,《手術兩百年》團隊特別策劃該系列訪談錄。 ·最權威的醫學大家 在人類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大到每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到每一臺手術的成功,都是醫者、技術、患者三者之間的有效平衡。精良器械,設備更新,改進術式……離不開醫生治病救人的仁心和勇氣,同樣也離不開技術發明者、生產者的創新和精進,他們都是令人敬仰的醫學大家。 該系列訪談錄首先推出的醫學大家包括:郎景和、鐘世鎮、戴尅戎、鄭樹森、葛均波、趙繼宗、董家鴻、周良輔、湯釗猷、吳孟超、郭應祿、胡盛壽、黃宇光、張澍,研究學科覆蓋心胸外科、神經外科、肝膽胰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骨科、腫瘤外科、心血管內科、解剖學、麻醉學等領域,14位中國兩院院士及國際醫學院會榮譽院士的真知灼見將在《醫學大家訪談錄》中予以集中呈現。 每集采訪一位醫學大家,在一問一答中,勾勒平凡、真實且高尚的醫學科學家群像,在溫情與理性之間,思考生命的意義,探尋醫學的本源。 ·最科學的人文表達 通過采訪最權威的醫學大家,以全球化的視野,以最樸實的語言,最人文的表達,最鮮活的視覺呈現,為百姓科普醫學知識,答疑解惑,提升醫學人文素養。 每集圍繞4-5個話題展開,涉及范圍廣泛,其中包括郎景和院士回顧如何成為婦產科男醫生,鐘世鎮院士于亂葬崗拾撿人骨制作研究標本的從醫經歷;戴尅戎院士講述山頂洞人如何治療骨折,鄭樹森院士介紹人類對器官移植的早期渴望可以追溯到扁鵲換心、古埃及獅身人面像等鮮為人知的有趣歷史;葛均波院士科普了心臟是借助肌肉扭動,而非普通收縮將血泵到人體全身,以及湯釗猷院士講述如何預防癌癥等直接、實用的醫學知識;郭應祿院士展望了無創微能量醫學正在推動生命科學擁抱第三次醫學革命等醫學發展趨勢和前景;以及各位醫學大家對醫生這一職業的深刻認識和對醫學本源的領悟...... 每集訪談中穿插3個固定段落,以期更好地詮釋訪談中的某個知識點,或者延展訪談內容的相關信息點。 ·最懂醫學的導演團隊 主創團隊在醫學領域耕耘、創作近十年,與醫生群體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感悟到他們的艱辛與價值,為了讓觀眾也能對此感同身受,《醫學大家訪談錄》不僅延續了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求真、求實、揭秘的創作風格,也嘗試讓主創從幕后走向臺前,充分展現與醫學大家的創作互動。導演石嵐從事紀錄片創作十余年,先后參與了《華爾街》《貨幣》《人參》《手術兩百年》等央視大型紀錄片的主要創作,此次,擔任起該系列訪談錄的撰稿人和訪談人。 ![]() 《醫學大家訪談錄》撰稿人 訪談人 石嵐 《醫學大家訪談錄》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制作。北京發現紀實傳媒一直致力于以科學性和知識性為主的紀錄片的創作,近年來先后推出《手術兩百年》、《稻米之路》、《生命之鹽》、《登峰》等一系列優秀作品。而醫學科普是其中尤為重要的探索方向,目前正在創作的紀錄片包括《人體秘境——打開一顆心》《人體秘境——大腦深處》《防疫之鏈》等。 為了更加精準有效地服務于關注醫學進步,關注生命健康的受眾群體,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特聯合醫師服務平臺、醫師報、醫學界、動脈網等醫學相關互聯網媒體,以及年輕受眾喜愛的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中央級視聽內容制作、集成和發布平臺人民視頻,社交媒體平臺新浪微博等,從4月15日起,以每集15分鐘,每周兩集,全網發行《醫學大家訪談錄》。 該系列節目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提供學術指導,并聯動新華號、人民號、央視頻號、騰訊視頻號、微博視頻號、澎湃新聞、西瓜視頻、好看視頻、UC新聞等網絡平臺同步推廣。 近期即將推出的醫學大家有: 郎景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婦科腹腔鏡技術提倡者、中國子宮內膜異位癥研究帶頭人 ![]() 鐘世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現代臨床解剖學奠基人、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學研究倡導者 戴尅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骨科力學研究開拓者之一、中國個性化假體研究先行者 ![]() 鄭樹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聯合移植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杭州標準”首倡者 ![]() 葛均波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際“逆行鋼絲對吻技術” 首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