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在杭州舉行,該峰會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AI+安防」會議。本屆峰會以「洗牌結束格局重構」為主題。邀請經過五年商業劇變與人工智能洗禮后,從近千家AI安防公司中突圍而出,并將引領行業下一個五年發展的15家企業參會,共話AI+安防產業變革及未來五年發展趨勢。 作為本屆峰會唯一一家以“安全”為核心理念的企業,360城市安全集團副總裁、360視覺科技總經理邱召強發表了《360以安全為基礎的AI技術與應用》的重要演講,全面闡述在數字化時代到來之際,360綜合安全能力如何融入至人工智能領域,并如何以安全為核心打造出業界最安全的人臉識別智能硬件、軟件平臺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數字化時代來臨 網絡安全是基石 “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需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軟件定義世界”針對當下乃至未來數字時代的四大特征,邱召強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新基建”時代之下,萬物“數字化”浪潮奔騰而來,各個行業都在快速從信息化階段向數字化階段轉型,并最終將邁入數字孿生時代。 邱召強表示新基建的本質其實是數字化建設,其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數字城市和工業互聯網。數字城市主要體現在城市綜合治理水平的提高,工業互聯網則致力于不斷提高制造業和傳統工業的信息化水平。 但數字化時代來臨面對的挑戰也眾多:其一遍布城市各個角落、每個家庭的智能設備中編程每千行代碼有4到6個漏洞;其二萬物互聯時代拉長了網絡攻擊的指數和戰線;其三大數據集中化和共享化,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其四則是構架在軟件之上的世界其脆弱性或者受威脅度可想而知。 “數字世界,網絡戰已經排到了軍事化戰爭之前,這無疑為網絡安全體系建設賦予全新的意義。”邱召強介紹,360作為國內唯一一家長期與國家級黑客組織交手,并成功攔截40多個國外APT組織的網絡攻擊的安全企業,響應國家號召,匯聚全球頂級的網絡安全精英專家,從戰略上把網絡安全提到數字化時代基石的高度。從戰術上致力于建設一個動態的、整體的、有頂層設計架構的安全防御體系。 據介紹,目前360已經構建起以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新框架體系,通過打造1個安全大腦,10套安全基礎設施,1套運營戰法,1組專家團隊,1套實戰演練機制以及1套安全互通標準,最終形成數字孿生時代的安全能力新框架,為國家、城市、行業構建安全防護“銅墻鐵壁”。 安全硬核筑基賦能AI落地千行百業 邱召強表示,伴隨著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落地,AI等新技術在賦能行業的應用中,網絡安全又一次成為被忽略的部分,以人臉識別等視覺物聯網終端為代表的智能安防暴露出信息安全缺失、個人隱私泄露等問題愈演愈烈。 2018年315晚會報出人臉識別的不安全性; 2019年人臉識別某公司泄露客戶百萬條人臉識別數據; …… 更有眾多網絡黑產從業者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 究其深層次原因,邱召強強調,在AI高速發展的“風口”中,大多數人臉識別公司注意力都在刷榜、融資、研發以及籠絡人才,網絡安全意識以及能力都非常薄弱,終端更無任何安全防護措施,并多為“裸奔”狀態。 基于此,以守護網絡安全和公共安全為己任的360以安全大腦硬核筑基,以安全服務賦能AI落地場景化應用,向城市、行業、企業注入“安全”基因。其360視覺科技,憑借360多年在終端安全、通訊傳輸等方面的綜合安全攻防能力,打造出以大數據為基礎、業界最為安全的智能視覺產品,致力成為城市安全360°全方位的守護者。 邱召強介紹,360視覺推出的智能視覺產品主要包括了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閘機頭、桌面人證核驗、人臉識別抓拍機、動態人臉識別等。同時,這些終端還具備人臉識別+測溫+語音、語意識別+密碼+二維碼+IC卡+身份證等多種驗證方式。 其中360視覺從終端上增加了硬件安全芯片,將人臉識別算法與模型固化到安全芯片中,不僅防止了算法攻擊,還增加了360安全加密白盒,將數據庫及管理員賬戶密碼進行了安全密鑰加固,確保黑客5年內無法破解,在業內獨樹一幟。 另外,在終端與后臺服務器傳輸過程中全程加密,確保了傳輸過程中不被攔截破解。 在人臉識別防偽攻擊方面,360視覺采用業界內最全的36種防偽攻擊算法,有效屏蔽了各種照片、視頻、3D面具等欺騙性攻擊,嚴格守住人臉識別偽裝攻擊的陣地。 “目前360視覺已經構建了從“硬件終端”-“傳輸”-“后平臺”-“防偽攻擊”的全立體型安全防護體系,有效防止黑客攻擊和系統自身缺陷給客戶代理的安全隱患,為人臉識別行業的安全應用建立新的規范。”邱召強強調,并且360視覺的系列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寫字樓、園區、機場、教育、酒店、金融、醫療等領域。 顯而易見,當前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在更多領域發揮效能,包括前端采集、ISP、傳輸、存儲、運維等諸多環節,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推出集成AI技術的系列化、平臺類產品。然而在AI賦能行業化應用,落地終端產品過程中,誰在為AI安全保駕護航,誰又在為信息安全埋單。在AI賦能的進程中,行業更應該呼吁把安全服務作為一種賦能融入在應用落地的每個細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