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國內最大的水產食品公司國聯水產(300093)迎來上市10周年紀念日。 十年前的今天,國聯水產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持牌上市。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公司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乘風破浪,在打造全球供應鏈、全力開拓國內市場、多單品并重發展以及向精深加工轉型等戰略的持續推動下,迎來了飛躍式的發展。 其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公司營收由2010年上市當年的10.23億元,快速上漲到2019年的46.37億元,整體增長229.21,上市十年的營收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15.96。 上市十年以來,除了營收上的華麗轉身,公司的內生增長邏輯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上市初的很長時間里,公司主要是以美國為中心市場,以對蝦為單一大單品進行毛利相對較低的水產粗加工業務模式,公司業績表現仍存在周期性特征。年報數據也顯示,國聯水產的毛利一直在11-13的低位徘徊,遠低于食品板塊的30左右的毛利水平。 經過最近幾年間的全力轉型,國聯水產已成功打破既有業務的發展天花板,即培育了國內市場為全球最大市場,又成功打造了小龍蝦這一千億級大單品,目前還明確提出加速向水產食品精深加工企業轉型,進入毛利較高,更有估值潛力的水產食品板塊領域。 自下而上打造全產業鏈,消費+上游養殖綜合供應鏈兩端發展 對于食品企業來說,大多從消費端做起,無論是針對B端還是C端,建立品牌是謀求更大發展的基礎。以雙匯發展舉例,作為目前肉制品板塊的龍頭企業,雙匯發展成立之初就是從面向消費端的火腿腸做起,后期逐步加碼上游豬和雞的養殖鏈條,近期更公告稱擬定增70億拓展上游豬、雞養殖。下游消費端打出品牌與市場,布局上游后實現上下游協同,全產業鏈條和強供應鏈的實現是對成本和抗風險能力的控制,這是食品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邏輯之一。 國聯水產也具有同樣的產業鏈布局邏輯。發展之初,國聯水產奉行“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戰略,建立多個專業化水產品加工生產車間,很快在全球市場消費端打響知名度,加工、銷售等下游產業鏈逐步成熟。隨后,為了實現水產領域的全產業鏈發展和打造強大的綜合水產品供應鏈,國聯水產逐步將發展觸角伸向上游的種苗、養殖端。 2018年以來,公司穩步推進工業化養殖項目,并表示將根據實際實施情況進行復制。工業化養殖項目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養殖模式的突破創新,在公司19年報中被定為上市公司20年的必贏之戰。除此之外,2020年4月,公司又豪擲重金20億在徐聞縣建設2000余個深水網箱以及育種育苗基地、研發基地,全力布局產業鏈上游,打造綜合水產品供應鏈。這一切為打造全產業鏈水產食品王國奠定了基礎,標志著國聯水產由發展初期的消費端布局,轉型為消費端+綜合供應鏈上游養殖端兩端發展。 緊跟消費升級趨勢,夯實精深加工版圖 隨著消費進一步升級,人們對方便、快捷、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無論是肉類食品還是水產品食品,以鮮活和初級加工為主的產品形態,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挑剔的消費需求。因此,食品企業在精深加工領域的布局成為能否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重點之一。拿白羽肉雞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圣農發展舉例。2017年,圣農發展以 20 億元的對價收購圣農食品100的股權,圣農食品自有現代化食品深加工生產線并銷售高達100多種肉類制品。圣農發展通過此次并購成功切入下游食品與深加工領域,2017-2019年,圣農發展食品深加工板塊營收從21.67 億元增長至39.45億元,毛利率從25.35提升至34.59。 再來看水產品行業,近幾年,我國水產深加工行業發展迅速,調理水產品爆品不斷。獐子島的蒜蓉粉絲扇貝、亞洲漁港的蝴蝶蝦、國聯水產調理小龍蝦等,都是暢銷國內的水產深加工明星產品。近年來,國聯水產利用上海和湛江兩地的食品研發中心優勢,強力推動產品的轉型升級,積極開展菜品創意、產品研發、食品工業化等工作,按照熱銷一代,研發一代和儲備一代的路徑,積極參與新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打造出了一批如水煮蝦、蝦滑、小龍蝦漢堡等爆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提升研制類食品比重,增強公司整體盈利水平。 目前,國聯水產目前已經全面覆蓋了食品餐飲流通、電商及新零售、商超等渠道,在全球擁有78家世界500強和8家中國500強等大批優質客戶。就國內的渠道布局情況而言。 在食品餐飲流通渠道,公司依托自身的研發能力,為客戶提供從菜品創意、食品研制、市場推廣到配送的綜合服務,成為海底撈、星巴克、外婆家、思念、三全等眾多知名食品、餐飲客戶的重要供應商。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和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新一代消費者將更加強調食品的安全性和高附加值,各類以水產蛋白為中心的調理制品、預制菜品、休閑即食產品將受到消費者青睞,精深加工是水產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具備全產業鏈品質把控能力和水產品精深加工能力的企業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新零售渠道切入,強化C端自有品牌 近兩年,外賣服務用戶規模趨于飽和,而生鮮電商用戶規模仍處于迅速提升期。截至2018 年8月,生鮮電商用戶規模達 2300 萬人,是2014年的8倍。再以圣農食品舉例,2018 年,圣農食品京東、天貓旗艦店上線,線上主營產品主要包括安佰牧場系列、4 度°系列、休閑小食系列和早餐腸系列,均以圣農發展的品牌進行展示與銷售。根據圣農發展業績快報,2019年圣農食品便利店及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近 90,遠超其他各類銷售渠道收入增速。作為圣農食品推進品牌化戰略的新型平臺,電商新零售業務正逐步成為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 國聯水產作為國內最大的水產企業,在電商渠道也早早布局,公司2019年在電商及新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9.28。報告期內,秉承“電商全平臺的綜合水產品提供商”的定位,國聯水產與盒馬鮮生、京東生鮮、每日優鮮等主要電商及新零售平臺深化業務合作,公司在三大平臺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1.26億元、0.93億元、0.59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6.05、148.23、123.46。 在京東電商平臺的“618”活動中,公司在蝦類銷售金額品牌排行榜連續3年獲得第一名,在小龍蝦銷售金額品牌排行榜名列第五。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后,國聯水產電商市場需求出現井噴,僅2月份一個月,公司電商平臺的發貨量就同比暴增了116。除了電商模式帶來的品牌效應,直播帶貨的網紅經濟模式,也成為了國聯水產C端品牌強化的有力手段。從幾次聯手薇婭連獲銷量冠軍,到董事長李忠親自在京東直播間帶貨,國聯品牌逐漸在消費者心中扎根,以新零售模式切入的C端品牌自建成效凸顯。 多家券商分析認為,國聯水產明確表示將著力向消費者提供水產品供應鏈管理、菜品研發、餐飲配送、中央廚房等多項增值服務,實現從綜合水產品提供商向優質肉類(水產)蛋白及餐飲食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升級。回顧國聯水產上市十年以來的戰略發展變化,可以清晰看到其與目前多家食品板塊龍頭企業發展邏輯的重合之處,這種已被市場印證的成功思路,預示著在國聯水產有望全面放大中長期贏利高質量成長預期,很快收獲周期性波動的減弱后,以及市場估值的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