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以尋烏縣園藝場的創辦和信豐縣等地初次試種臍橙為標志的贛南革命老區開啟了發展臍橙產業的探索,80年代將臍橙產業發展為龍頭產業。 現在,贛南臍橙已在全國小有名氣,不愁銷路。家住贛南尋烏縣的貧困戶老劉生活艱難,老伴雙腿殘疾喪失勞動能力,需要人照顧,他自己只能留在村里干點零活,一家沒有穩定收入,勉強度日。雖然守著優勢產業,知道種植臍橙能賺錢,無奈沒有積蓄投入,始終不能擺脫貧困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黨和政府把扶貧工作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各地精準扶貧,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在當地政府幫扶下,老劉家終于種上了幾畝臍橙地,并在電商扶貧的政策帶動下,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剛開始,我心里也沒底,由于運輸時效差,常出現品質問題,對不住買橙子的人。”老劉說道,依靠電商渠道銷售初期,困難還真不少。雖然銷售量大幅提升,但由于水果類農產品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保鮮,起初寄遞時效很慢,最長的十天左右才能收到貨,同時在運輸環節紙箱也會吸收臍橙的水分,到客戶手里時常有干癟變質情況,“水靈靈滴臍橙成了沒人要的干癟猴兒”,因此遭到了不少差評、退貨。老劉找到快遞公司抱怨,工作人員也是一臉無奈:“老表,對不住,這收獲季節,實在是忙不過來”!原來,老劉所在的村子臍橙種植面積大,最初卻只有一家快遞企業在當地設立了站點,每逢收貨季節,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都跟不上,農產品“出山進城”難。 為進一步提高郵政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質量,國家郵政局多次部署推進模式、平臺和項目的創新,研究引進先進經驗及技術,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助力農民創業增收。 接到任務后,正在開展“郵政業大數據應用與民生服務能力建設研究及試點示范項目”的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與航天信息郵政團隊開展了“快遞下鄉”的專項研究。通過郵政大數據監管平臺,精準進行地址匹配和電商協同數據分析,梳理出所在區域不同企業的網點位置、全國主要收貨區域以及當地農特產品的運輸能力、運輸效率等一系列指標,積極推進“快遞下鄉”政策目標。 通過平臺數據分析,地方郵政管理部門對于轄區內快遞電商企業的政策指引更為精準。在臍橙收獲季、電商節等繁忙時段,通過增設網點、優化倉儲布局和運輸路線、提供第三方冷鏈服務等,全面鋪開農村智慧物流體系建設,提升農產品配送能力,減少流通過程損耗并有效擴大銷售半徑,使農村電商突破商品流通的約束,順利出山。這下,老劉家的臍橙再也不怕變成“干癟猴兒”啦。 有了郵政大數據監管平臺的支撐,沒過多久,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老劉所在的村鎮設立了實體快遞公共服務站,進一步健全拓寬寄遞運輸體系,為村民們提供收發快遞、代購代售、綜合繳費、金融保險等一攬子服務,并以此為依托,扶持村里成立電商公司,打造自己的臍橙品牌。 現在,老劉的臍橙事業蒸蒸日上,就在去年還蓋起了二層小樓,怎么也沒想到,已經過了花甲之年的他,窮了一輩子,“到老還吃了‘大樹苣’的好處,過上了好日子”。老劉激動說道。 每年的電商節,根據國家郵政局郵政大數據監管平臺顯示,有數千萬件農產品包裹從農村寄往全國各地,廣西百香果、巫山脆李、山西玉露香梨、廣東茂名荔枝……在此期間,平臺整體運行平穩,數據準確,實時計算性能突出。一次次驗證了應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及時準確展示各項行業運行數據指標,為國家寄遞渠道的安全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據了解,郵政大數據監管平臺由航天信息自主研發建設,具有業務量監測、流量流向監測、發展趨勢預測、服務質量監測、重點快件監控、行業運行安全事件預警、可視化決策分析等功能,能夠實現千億級數據分析計算,完成郵政數據價值的充分釋放,為郵政行業的“數據驅動監管”模式探明了方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收官年,航天信息研發的郵政大數據監管平臺將持續助力國家郵政局,嚴格行業監管,創新行業服務,在信息化扶貧道路上探索實踐,全面合理布局鄉村快遞服務網絡,幫助農產品走出去,成為真正的脫貧致富“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