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酒,正受到國家及行業極大的關注。6月9日-10日,由中國酒業協會、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主辦的“中國風土,世界品質——中國人喝中國葡萄酒”活動在京東直播與鳳凰網風直播平臺如期上線,眾多酒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發聲,致力于讓更多國人愛上中國葡萄酒。 國人喝國酒,品質是底氣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去年在寧夏提出“國人喝國酒”的倡議。在6月9日的直播活動中,他通過視頻進一步闡釋了“國人喝國酒”的理念:一是倡導大家都喝國產葡萄酒;二是希望中國葡萄酒行業在一、二、三產業領域,努力滿足廣大消費者在質和量方面的需求。 而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在講話中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提倡中國人喝中國葡萄酒的原因: 一是通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葡萄酒的產品品質得到極大提升;二是通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葡萄酒已經初步實現酒種多樣化、產品結構以及價格體系合理化的目標;三是我國葡萄酒產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葡萄酒產業覆蓋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及銷售、酒莊旅游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超長產業鏈,為西部地區的社會發展,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葡萄酒技術委員會主任段長青表示:中國葡萄酒特點是醇厚、優雅、細膩,適合中國人以谷物為主的餐飲習慣。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我們也推出了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這將為中國消費者選酒提供有力幫助。 國貨新風尚,競合新時代 在6月10日的直播活動中,張裕股份公司總經理孫健,與中糧長城酒業副總經理劉鑫、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硯田、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禾、中信國安葡萄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斌齊聚北京,圍繞樹立品質自信、文化自信、品牌自信,讓更多的中國人愛上中國葡萄酒話題展開深度交流。 近年來,國貨風潮成為引人矚目的商業人文現象。但在國產葡萄酒領域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國產酒不如進口酒。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孫健從中國葡萄酒的普及率、文化培育兩大方面做了剖析與反思。 首先,在中國,葡萄酒還遠遠沒有普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成年人葡萄酒年消費量人均0.92升,只占世界人均6升的消費量僅僅七分之一左右。孫健指出,2019年中國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加起來92萬噸,相當于12.3億瓶,而中國適合喝葡萄酒的人群大約10億,可以得出數據,一個中國人一年只喝1.2瓶葡萄酒,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據。因此,當前行業的主要矛盾,是怎么讓中國人的餐桌更多頻次地擺上葡萄酒。 其次,中國在葡萄酒的文化普及教育上走了彎路。孫健坦承,目前葡萄酒的鑒評體系是國外機構或者是品牌廠家在主導,而相對來講我們國內的葡萄酒廠家在這方面做得差一些,我們要檢討。 張裕股份公司總經理孫健 孫健指出,國外的葡萄酒品鑒文化,講究更多復雜的產區制度、復雜的等級制度,但這會把中國消費者搞得很蒙,消費者內心也會害怕、抗拒這些繁文縟節。 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我們中國葡萄酒的品牌廠家,更需要研究怎么用中國人可接受的方式研究中國的酒桌文化,把葡萄酒全面地融入到中國人的酒局當中。 疫情的沖擊,健康飲酒理念深入人心,長期被忽視的家庭消費場景正在興起。孫健透露,張裕正在籌備主題為“30天葡萄酒燭光晚餐實驗”活動——在全國征集一批自愿參與的消費者,張裕給他們提供30瓶酒,讓他們在一個月內每天晚上跟愛人、家人分享這瓶酒。張裕希望借由寓意美好的葡萄酒,讓愛人、家人重新認識親密關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振興中國酒,不負好時節 目前,中國成年人葡萄酒年消費量人均只有0.92升,對比啤酒人均26.9升、白酒人均5.61升,未來擁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與此同時,隨著80后、90后、00后年輕主流消費主體的崛起,葡萄酒作為更健康、更潮流、更國際化的飲品,有望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 張裕作為中國葡萄酒的一員,也積極奔走在振興中國葡萄酒的路上。在今年兩會期間,作為中國葡萄酒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就提交了減免葡萄酒產品消費稅的建議。 周洪江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去年張裕在國家降費減稅的基礎上,稅負達到22,我們和歐洲以及國際上生產葡萄酒的國家最高稅負相比也是較高的。” 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 為什么提出減免葡萄酒產品消費稅的建議,周洪江說:“首先,葡萄的種植不需要良田,占用的是一些貧瘠土地,特別是我國的西部,像新疆、寧夏這樣一些地方;其次,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智利這些國家現在都是零關稅,由于我們稅負比較高,再加上海外的沖擊,這對我們中國葡萄酒行業沖擊比較大。2019年張裕取得11個億的凈利潤,但整體來看我們的行業大多不太景氣。有句話說叫‘獨木不成林’,作為走在前列的張裕,我們呼吁國家在政策上,能鼓勵、扶持行業的發展,這也是我提出這個建議的緣由。” 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力量的正向引領下,中國葡萄酒市場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