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中國3000萬卡車司機不顧個人安危,逆行而上運送物資,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做出了突出貢獻。復工復產,交通運輸先行,他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風餐露宿,讓全國貨運“活”了起來。 物流是經濟的大動脈,卡車司機是物流的主力軍。 “5.6物流日”在這個物流人專屬的節日里,傳化慈善基金會聯合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教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壹基金、南都公益基金會、中國交通報、傳化智聯等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公益機構、媒體、物流企業,共同呼吁社會各界攜手參與“關愛卡車司機行動”,關注、關心、關愛卡車司機,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我們倡議—— 一、公平議價、良性競爭 據《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 課題組調查,疫情期間仍跑車的“堅守者”中,66.9%的自雇司機表示運價低于平時,復工復產后該比例上升至90.3%。與此對應,88.4%的自雇司機收入下降。5月6日,高速收費恢復之際,建議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引導上游企業將運價調節到合理區間,推進公平議價,保障卡車司機勞動所得。 1、 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讓勞動獲得合理回報。 貨主企業合理議價,及時支付運費;物流企業不拖欠卡車司機工資,保證合理薪酬;第三方機構發布運價指數,引導行業公平議價、良性競爭。 2、 提供真實高效的車貨匹配,降低運營成本。 網絡貨運平臺加強供需信息匹配和運力資源調配,為卡車司機提供真實、可靠的貨源信息,提高他們配貨成功率,減少配貨等待時間,降低空車回程率,節省運營成本。 二,政策優惠、保障權益 從通行、金融、法律援助等方面落實各種優惠政策,支援卡車司機復工復產。 1、提升管理和服務質量,創造良好通行環境。 交通、運管部門進一步簡化行業證照辦理和審驗程序。公安部門加強社會治安治理,嚴厲打擊偷油、偷貨、碰瓷行為,保障人身、貨物安全。物流園區、貨運場站通過貼心的生活服務,讓司機工作更輕松,休息更充足。 2、優化ETC系統功能,建立技術保障機制。 自2020年1月起,全國高速收費標準調整為按車(軸)型收費,并啟用電子不停車收費功能,建議實施新收費標準過程中,切實降低貨車通行費用支出,并惠及每一類車型。ETC平臺及相關機構確保系統運行穩定,對重復扣費、異常收費及時退回;暢通溝通渠道,公布收費標準,便捷查詢和投訴,維護卡車司機合法權益。 3、 提供法律援助,加強勞動保護。 為卡車司機提供交通運輸、事故處理、勞動保障等律援助服務,增強卡車司機法律意識,提高他們依法維權能力。為卡車司機提供衛生常識、心理健康咨詢以及定期體檢等健康保障服務,預防職業病,疏導心理壓力。 三,輿論監督、自律自強 卡車運輸是連通全國經濟的動脈,解決卡車司機面臨的困境不應局限在行業內,而應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無論是社會公眾、輿論媒體還是卡車司機自身,都應樹立正確的導向,共同助力卡車司機的生存與發展。 1、營造關愛卡車司機的輿論氛圍。 加大對卡車司機群體抗疫、復工復產感人事跡的宣傳,表彰先進人物,展現卡車司機風采;開展卡車司機復工復產等從業狀況調查,反映卡車司機的心聲和訴求,喚起全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關心和關愛。 2、 誠信、安全、文明駕駛,維護行業群體形象。 卡車司機誠信守約,使命必達。不開“帶病”車、非法改裝車,不超速、超載、疲勞駕駛,文明、禮讓行車,保障駕駛安全。 行業內某個群體狀況的改善,離不開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呼吁產業鏈上下游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平等、協作、共享”的行業命運共同體,讓卡車司機體面勞動、幸福生活,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期待更多公益機構、政府部門、媒體、物流企業及物流相關企事業單位響應以上倡議,共同擔當,用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共建更加美好的社會。 聯合倡議學者: 金錦萍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 聯合倡議機構: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持續更新中)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愛德基金會 愛德基金會傳一慈善文化基金 北京樂予慈善基金會 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 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 傳化慈善基金會 成都市和川公益發展中心 大益愛心基金會 花開嶺慈善基地 樂助慈善基金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 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 浙江省七彩陽光公益基金會 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務中心 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蘭花草藝術基金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 …… 聯合倡議媒體: 中國交通報 聯合倡議物流企業: 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