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12月13日消息,2018第五屆醫藥供應鏈年會今日在深圳開幕。本次活動由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主辦,廣東省醫藥合規促進會、深圳市醫藥商業協會、深圳市特米醫療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聯辦,萬聯網協辦,從醫藥企業供應鏈視角展開,分別設置采購、質量、物流、信息化、金融五大板塊分論壇,探討醫藥企業全流程供應鏈管理。 眾所周知,藥品因其質量要求嚴、專業標準高而有別于一般消費品,醫藥供應鏈也有其行業規范進行調整。2017年1月,國務院八部委共同發布《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要求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落實“兩票制”,醫藥供應鏈也迎來新變量。 所謂“兩票制”,是指藥品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從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再開一次發票。“兩票制”實施后,原有的從生產企業到醫藥代表企業、配送企業,最后到醫院的醫藥流通路徑大幅壓縮,供應鏈環節也被重構。本次活動的聯辦方之一的特米醫療總經理鄧旋在主題演講中提到,“兩票制”帶來的行業痛點中,融資難成為核心。 “傳統融資模式被切斷,融資壓力雙向擠壓,大型醫藥公司的集中采購也面臨更大壓力。”鄧旋表示,“未來,醫藥流通金融服務將呈現線上化、智能化的變革,供應鏈企業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需要改變的不只是流通過程中的金融服務模式,藥品可追溯制度也是醫藥供應鏈整合的一個重要部分。原國家食藥監局藥化監管司副巡視員劉小平在活動現場,介紹了目前藥品追溯體系建設發展的動態。 我國在有關藥品電子監管的規范上曾出現反復與迷茫。2016年2月,原國家食藥監局下發公告,中止推行了8年的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可是在此前不久,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卻提出“以推進藥品全品種、全過程追溯與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完善藥品追溯體系”的工作目標。 劉小平說:“行業最終還是達成了一些共識,包括藥品追溯體系有利于提升藥品安全保障能力,整合優化藥品供應鏈等等。”今年11月印發的《關于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也進一步確認了這方面的要求,包括疫苗、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血液制品等重點產品應率先建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基本藥物、醫保報銷藥物等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產品盡快建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其他藥品逐步納入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 隨著“新醫改”的加速推進,以及人口老齡化所釋放出的健康需求的凸顯,國內醫藥流通行業市場呈現快速增長的勢態。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調研數據,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市場規模由 2012年的1.12萬億元增至2016年的1.84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3.27%,遠高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長率。醫藥供應鏈企業要想在這場紅利當中分一杯羹,除了關注政策動態之外,修煉內功也變得尤為重要。 行業的整合尚未結束,未來醫藥物流將會呈現怎樣的競爭格局,答案或許只有時間才知道。 阿康健康啟動“慢病康復工程”基層巡回培訓,助力分級診療最后一公里 騰訊牽頭啟動“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攻堅AI臨床輔助決策技術 中、澳、新、印四國科學專家匯聚深圳,研討癌癥精準治療方法新進展 明碼生物科技聯合復旦兒科醫院推出馨碼,覆蓋上百種新生兒常見遺傳病 第80屆CMEF在醫械之都深圳舉辦,實地考察后我們發現三點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