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1日),流利說正式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擬通過IPO募集最高1億美元資金。 文/孟曉慧 億歐專欄作者 從7月開始,業界就不斷有消息爆出,流利說要赴美上市,不過對于上市傳聞,流利說一直保持沉默。直至今日(9月1日),流利說正式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此前傳聞終于有了實錘。 據招股書顯示,此次流利說股票代碼為LAIX,計劃在紐交所上市,擬通過IPO募集最高1億美元資金,與此前傳聞的3億美元相比,降低了很多。 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和技術投入、加大營銷推廣、補充營運資金和投資并購,暫未透露發行價格區間及發行量等信息。 股權方面,其第一大股東為創始人王翌,持股27.9%;第二大股東為IDG,持股13.4%;第三股東為王翌、胡哲人、林暉合資公司,持股13.4%;第四大股東為聯合創始人胡哲人,持有11.9%;第五大股東為GGV紀源資本,持股11.7%;第六大股東為聯合創始人林暉,持有6.9%;第七大股東為華人文化,持股6.3%。 流利說上市,將會是今年繼尚德機構、精銳教育、樸新教育、安博教育后的第5家美股教育上市公司。 AI教育是最大標簽 據了解,流利說成立于2012年9月,是一家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教育科技公司,致力于用AI技術和大數據提升學習效率,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和公平性。旗下產品包括英語流利說、懂你英語、雅思流利說。 在其成立以來的6年里,流利說共獲得4輪融資,最新的一輪是2017年6月,獲得了近億美元C輪融資,是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雙湖資本領投,摯信資本、IDG、GGV、心元資本、赫斯特資本等流利說早期機構投資者跟投。 一直以來,AI教育是流利說最大的標簽,2016年7月,流利說就發布了首款AI英語老師,同步在“英語流利說”上推出基于AI英語老師的定制化交互式課程。通過利用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自適應的學習路徑,以及系統性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 包括C輪融資,流利說當時也是提出后續將在全球范圍內加大招募頂尖AI人才的力度,加強在AI教育領域的優勢,不斷優化AI驅動的教育產品與服務。著力強調AI在公司里的重要戰略地位,并與好未來達成戰略合作,將“AI教育”的標簽打得非常響亮。 截至2018年6月30日,流利說累計注冊用戶為8380萬。付費用戶方面,2016年有約7.05萬名用戶購買課程和服務,2017年增加至約81.57萬。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有約101.61萬名付費用戶。 刷屏大家朋友圈,用社交做教育 談到流利說,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流利說的各種打卡學習海報是這兩年朋友圈里獨特的“風景”,即使一些沒有用過的人,對其也比較熟悉。 AI這個風口,流利說布局的早,也在業界打響了名聲。那么用社交做教育,將教育做成服務,流利說也同樣領先了一步。 據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流利說累計注冊用戶為8380萬,共擁有5800個微信群。 據此前億歐智庫分析,流利說的微信群,大多有這些特點:英語水平等級差不多,擁有同樣興趣;只準許付費用戶入群,有群規;還設有建立“21天習慣養成”群,群友可以在群組內答疑、分享等;每天有固定的每日總結和每日小課程,以及各個小組每日學習情況的打卡匯報等。 此外為了進一步刺激用戶學習,提高用戶粘性,流利說設有返學費機制和打卡機制,即用戶在完成180天/360天學習后可以達到學習時長和學習得分,就可以返還學費;用戶分享宣傳可獲得付費課程。由此達到以用戶來吸引流量、隨時宣傳的效果。 得益于上述各種舉措,根據招股書顯示,流利說平均每月活躍用戶數量從2016年的200萬增加到2017年的440萬,并在2018年上半年增加到720萬。 上市之路,仍存在三大挑戰 2018年迎來了一波IPO狂潮,有業界人士分析,2018年下半年,資本市場或將迎來寒冬,很多企業不得不選擇上市,以此獲得發展先機,當下流利說也在趕這波上市潮。 只是流利說的這條上市路,看起來并沒有那么順暢。 1、高營收高虧損,銷售和營銷費用居高不下 招股書顯示,流利說在2016年、2017年營收為1233.2萬元、1.66億元,2016年、2017年凈虧損分別為8916萬元、2.42億元(約3731萬美元),2018年前6個月營收為2.32億元,上年同期為4006萬,凈虧損1.82億元。 此前,2017年2月份,流利說曾對外表示其已實現盈利,收入以每月環比30%的速度在增長,但看到此次招股書業績公告,不免有些打臉。 雖然流利說每年營收增長喜人,僅2018年上半年已超過2017年全年營收,但虧損金額也在增加,僅2018年上半年虧損額度比2017年全年營收還要多。 招股書提到,造成流利說虧損主要原因是銷售與市場費用比較高,2017年銷售與市場費用為2.83億元,2018年上半年為2.59億元。 流利說還明確提到,在可預見的未來,預計這部分費用將以絕對數量增加,用于品牌推廣和擴大用戶群體需要。 2、依賴的AI技術,仍存在重重挑戰 雖然大家都承認人工智能未來會在教育領域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人工智能技術還不成熟,人工智能的智能化還遠達不到人類教師的水平。 在業界火熱的喧囂躁動之下,傳聞中的要顛覆教育的人工智能依然沒來,此前一些瘋狂打AI教育標簽的企業,開始有些偃旗息鼓,就像滬江一樣,2017年召開一場發布會,宣布要All in人工智能,但今年,對于人工智能這個詞,他們閉口不提。業界有人開始吐槽“人工智能+教育,還是人工多于智能”。 其中使用過流利說的用戶反饋說,在流利說產品復讀以及測試中,英語口語的打分完全是靠AI,但是AI技術還是有一些缺陷的,有時候讀的過程中明顯的錯誤會默認為正確。 此外,人工智能想要有所發展,有數據有技術是關鍵,在國內人工智能人才稀缺的情況,如何獲取優質人工智能人才,也是一道難題。 3、產品業務線單一 近年以來,隨著VIPKID、噠噠英語等一系列少兒英語企業起來,市場上少兒英語已成為炙手可熱的賽道,包括此前布局成人英語培訓的51Talk,今年年初宣布全新戰略定位,將51Talk品牌升級為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重點布局青少兒英語業務;此外VIPKID今年推出了啟蒙英語品牌自由星球、DaDa英語發布了早教英語DaDababy,布局更低年齡層英語市場。 據此前藍象資本公布的《教育行業2016年投資數據盤點》顯示,2014年-2016年,少兒英語投資額從1.2億元增長到14.5億元,而成人外語的投資額從10.5億元直線下降至3億元。成人英語培訓市場已不再被看好。 不過流利說目前免費產品覆蓋全年齡人群,付費產品則主要針對的是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相較而言,業務線比較單一,在當下線上流量日益昂貴的狀況下,尋找新的低成本的流量入口已成為業界大家的共識。 流利說或許應該適當地增加新的業務品類,擴展付費產品的用戶群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總結 值得肯定是,由中央“千人計劃”專家、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Google前產品經理王翌和胡哲人、林暉等人創立的流利說,在產品設計、AI技術加持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但如何擴大營收的同時,獲得正向收益,得到規模化效益,仍是流利說當前最大的挑戰。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