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按:2018 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在深圳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得到了寶安區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在大會第三天【AI+IoT】專場的圓桌論壇中,創新奇智、致趣科技、珊口科技、明我科技、驀然認知這五家創新型企業的代表一起探討了物聯網競爭生態中和大巨頭的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會后,雷鋒網與珊口科技COO侯喜茹,就如何看待和選擇AI關鍵技術這一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如何擊破痛點?要不要造芯?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又該如何看待當下“捧不紅”的智能家居市場? 與巨頭同場 珊口科技專注于計算機視覺的創新技術和產業化,創立于2016年2月,擁有包括VSLAM視覺定位導航、物體識別、圖像處理、人臉識別、云端計算等多種創新技術,兼具自主創新和產業落地能力,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和整體方案。 身為IoT行業中小而美的企業,如何與行業巨頭相處總是避不開的課題。在眾多巨頭紛紛開始做AI并進入智慧家庭的過程中,中小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技術在積累過程中,我們要先求同存異,做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侯喜茹簡明扼要的表明了她的看法,“行業巨頭在人力和財力資源方面有明顯優勢,中小企業要能在行業中找到一席之地,就要從戰略上進行差異化定位,我們要做自己擅長的事?!?/p> 她在演講時提出,中小企業要站在巨人肩膀來思考問題:巨頭制定其策略的依據和初衷,為什么我沒有切入智能家居的機會?追溯其根本訴求。以普通智能硬件為例,海外市場爆款的出現勢必對國內其他基于現有技術和執行力,從設計到量產出貨的周期僅6個月時間,中小企業在選擇產品落地時就要慎重選擇。 珊口科技選擇了賦能家用機器人包括清潔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等產品作為切入點,原因是其中尚有定位不準誤差大、智能導航、目標識別、智能避障、功能屬性偏弱等一系列剛需和痛點問題沒有解決,而這需要以機器人底層控制為基礎,逐漸深入,通過場景滲透落地。 算法>芯片 與商用機器人相比,家用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靈活多變,不同居家環境的隨機性非常大,需要機器人能靈活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同時對于家用機器人來說,數據回收能力也非常重要,只有獲取機器人在不同家庭中的工作情況,才能形成良好的閉環系統,以便更好地進行技術迭代。 此外,考慮到機器視覺還會涉及家庭隱私問題。對家用機器人來說,數據應盡量在本地處理,對于實時性需求也相對更高。據雷鋒網了解,目前家用機器人所用的算法發展很快,但出于體積、功耗和成本等限制,在算法落地的過程中,如何使硬件跟得上算法的需求,是擺在家用機器人廠商面前的一大挑戰。 眼下的AI+IoT領域,研發AI芯片已然成為一股潮流。對此,侯喜茹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目前即使以FPGA,GPU, DSP為基礎的AI加速芯片,以目前家用機器人的鋪貨量來看,加速芯片并無成本優勢。珊口科技一直在追求算法層面的極致優化和整體方案結合實際場景、供應鏈、市場調研做深度落地,讓最普通的ARM處理器也能實現高性能實時處理?!?/p> 2017年10月,珊口科技曾在香港發布了單目視覺模組,成為國際極少數在普通芯片(全志R16 SoC,無加速模塊)上實現VSLAM算法產品化的公司。同年12月,全覆蓋帶有路徑規劃算法+VSLAM視覺定位的模組及整機進入量產,截止當前已經給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供貨。 同時,隨著和產業結合的深入,針對落地中發現的特定需求,珊口科技還與多家國內外云服務商合作,提升云端服務的儲備,結合端AI的前期處理,已于近期推出基于云端的AI服務,實現前后端的優勢互補,助力產業的更深層次需求:其中珊口科技的技術儲備也進一步發揮優勢。 在前端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在安全允許的范圍內,將數據回收至云端進行整合和二次訓練,使算法更加智能且簡練?!爱斔惴梢栽谄胀ˋRM處理器上實現很好的效果時,再回到FPGA或ASIC,再到云端,這是珊口科技的平臺發展路徑,將優勢發揮極致,實現算法、AI芯片、云端和落地場景的快速匹配” 嵌入式AI算法解決物體識別問題 談起家用掃地機器人,總是免不了會想到“推著寵物便便滿屋跑”的段子。這雖然聽起來有些極端,但在家用掃地機器人的使用過程中,襪子攪進底盤、鉆床底卡住出不來等情況確實數見不鮮。 對此,侯喜茹微笑著表示,珊口科技已經從算法層面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基于我們技術和方案的掃地機器人能夠識別襪子、寵物糞便、電線等地面物體,對于高腳柜和沙發底部等較難清掃的空間也可以精準測算,并自主規劃路徑,執行清掃方案。 從珊口科技提供的資料來看,基于VSLAM識別技術的掃地機器人將物聯網、算法、機器識別等技術融于一身,不僅能夠達到實時定位精度<1%、VSLAM實時處理幀率最大達25fps、航向角精度<1度、定位誤差<3cm等技術指標,還可以全局重定位,解決弱紋理、強弱光、快速光照變化等復雜場景。 在準確識別地面物體后,還要采取適當的避讓措施,同時還不能出現重復清掃或漏掃現象,這需要機器人擁有完善的地圖建模和路徑規劃能力。不過侯喜茹提到,機器人光做到避讓還遠遠不夠,珊口科技計劃為機器人添加雜物歸置能力,通過消費級別機械臂等裝置,將地面上的不同物品分類放置,更深一步解決清掃中的痛點。 據介紹,掃地機器人是珊口科技AI系統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的第一個落地點和切入口,該公司在業內首創第四代掃地機器人導航和定位技術,也是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少數實現量產的企業之一,已和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 捧不紅,皆因火候未到 如今,智能家居領域成為諸多廠商競相爭奪的領域之一,各個不同領域的廠商紛紛展開“入口”爭奪戰,路由、語音、視頻等先后被認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但以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家居,近年來卻一直不慍不火,“捧不紅”的狀態與廠商熱火朝天的競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談話中侯喜茹稱,這樣的狀態中就回歸到兩個問題,即“技術落地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智能家居是解決問題同時是否也制造了一些問題?” 事實上,掃地機器人的市場銷量雖然在過去幾年一直在加速增長且體量巨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掃地機器人本身的掃地能力尚且不完善,更遑論“智能”。 “捧不紅”背后的原因很簡單:之前火候未到,無法很好的解決用戶需求。 在她看來,智能家居應該是一個自行運轉的系統,能在不打擾用戶的情況下,靜默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至于“聯不聯,怎么聯”只是一種手段,智能家居不應太強調于中心入口的概念,每個硬件自身就是入口,各自都能管理自己,各自處理不同的問題,而相互間也有聯動。 無獨有偶,就在今年5月底,螢石網絡CEO蔣海青也曾表述過類似的觀點,即“可以自行判斷,不需要人做太多指令的系統,才算是一個良好服務賦能”。 侯喜茹表示,智能家居應該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本地數據處理能力,而掃地或者拖地機器人可以說天生適合于智能家居領域。掃地機器擁有“全地圖”移動能力,可以進行完整的地圖建模,同時掃地機器人使用頻次高,配合語音等控制方式,可以快速適應場景,并對用戶進行畫像,對家庭畫像。 珊口科技的目標不是AI,而是通過AI來實現“掃干凈”這個根本需求,讓新一代掃地機器人不再是雞肋,從而推動掃地機器人從“大哥大”時代進入智能機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