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兩會,熱點層出不窮,涉及房地產的熱點主要有“一城一策”、住房保障、房地產稅立法、房價、“三塊地”改革、租購并舉、新型城鎮化、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3月5日,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及“新型城鎮化”一詞。國家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8年底的59.6%。有研究指出,當前中國城鎮化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后半段,快速發展期尚未完結,仍有較大上升空間,預計在未來十年城鎮人口還將增長近2億。 新增城鎮常住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可以說,2019-2030年的10年時間對于房地產而言是一個關鍵時段,也是我國城鎮化的最后一波房地產增量紅利,商業地產作為房地產行業的一部分順勢成為房地產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伴隨著城鎮化的演進,城市化率不斷提升, 城鎮化的主要動力將從數量驅動型轉向結構分化型,城市群內的都市圈將成為城鎮化的“主角”。在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越來越強調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投資的拉動,更是需要消費的積極帶動。而商業地產在拉動消費、服務城市居民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城鎮化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商業地產的新增長點 商業地產作為商業用途的物業類型,其需求群體大致可以分為以辦公為主的現代化企業和以消費為主的城鎮居民。從目前國內商業地產的分布情況來看, 其大多數集中于城市的繁華核心地帶,區域分布相對不平衡。 新型城鎮化發展重心在于更加注重現代城市文化、消費、公共服務等內涵的豐富, 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商業地產的需求將不再僅僅滿足于繁華地段, 將呈分散化的態勢發展。 要保證所有城鎮居民都能享受到城市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成果, 那么現階段商業地產的開發離城鎮居民對商業地產的實際需求仍有一定的距離。 不僅如此,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促轉型、調結構的關鍵時期,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也會使產業結構發生一些改變,產業結構主體將逐步從工業經濟轉向服務性經濟,未來無論是批發、零售、休閑娛樂等生活性服務配套設施,還是以科研、商務為主導的生產性服務,都將對新時期商業地產的開發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機遇并存下的新挑戰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期間,商業地產也面臨一些挑戰需要去面對。首先面臨的挑戰,第一是總量過剩。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經濟增速下行。過去幾年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使得商業地產面臨總量過剩的局面,商業物業的增長速度超過需求的速度。第二是業態老化的問題,隨著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傳統商業地產存在品牌雷同、業態相似、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無法滿足新的消費需求。第三個是互聯網的沖擊,互聯網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不僅提供按照更加低價的產品,而且提供快捷的體驗。 商業地產也會出現新的發展趨勢,第一是需求多樣性,商業地產的本質是為生活和生產提供服務,商業地產不僅關注人的需求也要關注產業需求。第二是過去商業地產主要依托土地和服務業的不斷升值獲取收益。如今依賴土地增值的模式難以為繼,商業地產將從開發環節轉向運營環節。第三是行業金融創新不斷加快,商業地產與金融結合越來越緊密,企業將向輕資產轉型。第四是線上、線下加速。隨著互聯網向傳統行業的滲透,商業地產正逐漸和互聯網融合。 秉承公司自身發展的理念,近年來宣和資產加快跨領域資源整合步伐,布局長三角,不斷夯實不良資產收購、存量商業并購等優勢基礎業務,同時探索新經濟周期下的長租公寓、城市更新等創新模式,構建起多元化發展的全產業鏈服務生態圈,打造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新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