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椰”系列椰子、“貴妃紅”荔枝、“美食蕉”香蕉……如今這些好吃的熱帶水果已經走上了我們的餐桌。其背后的熱帶作物產業(以下簡稱熱作產業)雖然小眾,創造的經濟效益卻并不“小”。不過,由于水果價格受市場影響大,產業鏈上游以鮮果生產為主的農民始終跳不出“豐產歉收”“果賤傷農”的困局。我國熱作產業該如何做精做強,推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熱帶作物新品種展示 小眾產業里有大市場 中秋將至,商超中的熱帶水果搞起了“花式營銷”。中國商報記者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超市中看到,火龍果果籃、海南香蕉禮盒等被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售貨員對記者表示,近期有很多消費者來選購熱帶水果禮盒套裝,熱銷的產品大多來自海南、貴州等地。有消費者告訴記者,她是火龍果的忠實粉絲,會時常關注有哪些新品火龍果上市。 熱帶水果是熱帶作物的一種。據了解,熱帶作物種類眾多,主要包括橡膠、木薯等熱帶經濟作物,香蕉、荔枝、芒果等熱帶果樹,咖啡、胡椒等熱帶香辛(飲)料作物,椰子、油棕等熱帶油料作物,以及益智、檳榔等南藥等等。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所長陳業源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熱作產業雖然在大農業板塊中是個小眾產業,但是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像天然橡膠、木薯都是能源作物,甘蔗是糖料作物,油棕是油料作物。這些都是熱作地區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此外,熱作產業雖然小眾,但創造的經濟效益并不“小”。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副所長、海南雨林椰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范海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每年椰子種植和加工的產值可以達到500億元以上。我們未來也會在海南推廣80萬-100萬畝的椰子新品種,海南地區的椰子產值將再增加500億-1000億元。” 小眾產業里有大潛力 “我國熱作產業起步晚,企業規模小,上市公司比較少。”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熱作高科技研究院股份公司總經理廖子榮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熱作產業中,年銷售額能夠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比較少,但是行業發展空間大,我對其前景非常看好。” 陳業淵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我國熱作產業發展首先靠引種,引進國外優良品種;第二步拆選出優異的種子,進行產業的擴大和擴容;第三步培育新品種,支撐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2007年,原農業部發布《關于加快熱作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五年內熱作產品總產量和總產值年均增長5和10以上、熱作產品加工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的目標。 對熱作產業來說,保存種質資源、培育新品種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整個產業的支撐和發展還是靠新品種。”陳業淵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種質資源是農業的‘芯片’,不同品種有很多性狀,如甜酸、成熟期早、營養物質高,我們通過挖掘這些生產者和消費者需要的性狀,培育出我們需要的新品種,滿足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這有利于農民在種植新品種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收益,也有利于在生產上進行商業化和產業化發展。” 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培育熱作新品種。 小眾產業里的“致富經” 從育種、生產、加工到推廣、銷售的各個環節中,種植是決定熱帶作物產業能產生多大經濟效益的關鍵。目前,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分布面積不大,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四川、貴州的河谷地帶,覆蓋省區面積約為48萬平方公里。在這種背景下,對產業鏈上游的農民來說,提高種植熱帶作物的經濟收益至關重要。 新品種的優勢已經顯露出來。范海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農民種植傳統的椰子品種收益在2000元左右;現在種植新品種,農民的毛收益是1.6萬-2萬元,成本在3000-4000元左右,利潤至少也有1.3萬元。新品種在海南、貴州、云南、四川等地推廣后,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 同時,目前熱帶作物絕大部分以鮮果生產為主,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很大,如何提升其經濟價值?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潔給中國商報記者舉例說:“木薯是典型的熱帶作物,經濟價值在于飼料和淀粉生產。木薯去年的收購價為600元/噸,農民種植老的木薯品種,畝產在2.5噸左右,種植上基本是不賺錢的,這也導致木薯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而如果種植食用型木薯品種,并后期加工成木薯月餅、餅干、蛋糕等食品,其經濟價值將直接翻五倍以上。” 對產業鏈下游的企業來說,熱帶作物也有“看得見”的價值。張潔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我們面向農戶推廣指導種植品種,面向企業推廣技術,如向蛋糕店推廣木薯粉替代小麥粉技術,企業的成本也是降低的。” 以熱帶作物為原材料加工制成的面向消費者的食品。 熱作產業如何做精做強 提升當地農民收入是熱作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廖子榮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種植熱帶作物的地區大多是‘邊老少窮’的地方,是我國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發展熱作產業對當地農民增收非常有效。”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芒果讓四川攀枝花12萬名農民致富,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在廣西百色,“十二五”以來,芒果產業令貧困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從2300元增至4969元,芒果產業占到當地扶貧減貧產業的53.5。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果蔬研究中心主任高愛平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全國芒果種植面積為487萬畝,位居世界第三位。按照畝產3000斤,芒果價格5元/斤來計算,每種植一畝芒果收入1.5萬元,正常管理情況下,農民每畝賺幾千塊錢不成問題。” 另外,如何將產業做大,也是熱作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廖子榮表示:“熱作產業的初加工、深加工等提升的空間非常大,把這部分做好,熱作產業可以發展很多規模幾十億元、幾百億元的企業。” 未來或將會有更多樣的熱帶作物被擺上消費者的餐桌。“我們要打造一個小而精的產業,不一定做到非常大,但要做到精而強。我們目前在中高端市場已經開發了40多種木薯食品,主打綠色健康、天然粗糧。后期我們還會推出更多精深加工的食品。”張潔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