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色盲癥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與色盲癥有密切聯系,并且率先研究色盲癥的學者,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約翰·道爾頓。 道爾頓之所以與色盲癥結下“不解之緣”,是因為他也是一位“色盲癥”患者。在他小的時候,在與小朋友在路邊玩耍的時候看見一隊士兵走過,當所有的孩子們都喜歡士兵身上的紅色軍裝的時候,道爾頓卻認為那是綠色的,引起了小伙伴們的嘲笑。 長大后的道爾頓,在色彩的識別上又犯了一次錯誤,那就是他發現天竺花在白天和傍晚的時候都會呈現不同的顏色,白天的天竺花呈現出天藍色,但是傍晚的天竺花卻是鮮紅色的。帶著這一好奇,他問了身邊的朋友,結果朋友告訴他天竺花一直是粉紅色的。 這個時候的道爾頓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視覺出了問題,他不能辨別出正常人眼中的紅色,在他看來那是綠色,同時對于橙、黃、藍的顏色在他看來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于是,在1894年的時候他寫了一篇關于色盲癥的論文,該文章對于色盲癥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此后,他致力于研究色盲癥,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研究色盲癥的學者。 那么色盲癥究竟是什么?它有怎么樣的癥狀? 其實,對于色盲癥來說,它是一種色覺障礙病癥,而且這個病癥是先天性遺傳的,在遺傳上,它伴性遺傳病,也就是說它與性別有關,一般來說,男性患色盲癥的比例比較大。人的眼睛對于色彩的感知取決于眼睛的視錐細胞,當一部分視錐細胞發生故障后,人就會對顏色辨別不清楚,因此就產生了色盲癥。由此,色盲癥的癥狀就是表現出對顏色的分辨不清楚。在色盲癥中,最常見的就是紅綠色盲,這種癥狀就是患者會分不清楚紅色和綠色。 眼睛對于世界色彩的識別具有重要的作用,色盲癥患者的眼睛里,看不見正常人所能看見的多彩的世界顏色。為此我們不能夠嘲笑色盲癥患者,同時,我們也相信醫學的進步,會給色盲癥患者帶來治愈的方法,讓他們可以看見世界的繽紛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