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可謂高度概括了詩、詞、曲這三種文學體裁各自的最佳發展時期,在宋朝,詞應該是得到最好的發展,也出現了成百上千位的詞學大家。但凡事總有例外,在南宋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也寫詞,但以詩為多,而且他寫的詩比詞更出名,所以被譽為“詩宗”。 他就是楊萬里,號誠齋,著有《誠齋集》等作品,他是南宋愛國大臣,著名文學家,與陸游等并稱為“南宋四大家”,也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他的詩用詞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和幽默感,有少量篇章是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但更多的是描寫自然景物。 其中有很多首詩流傳至今,傳誦千古,甚至入選小學語言課本,我們從小便常常朗讀和背誦著…… 一、《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是一首描寫早春風光的詩,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別有情趣。由詩題可知,這首詩是楊萬里在外出的旅途中,經過新市,住在一間姓徐的人開設的客店里,農村美麗的風光和兒童嬉戲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一時詩興大起而作。 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計中的景物都是平常常常能見到的小物,在詩人那雙善于捕捉的眼里,他們成了一幅幅最美的畫面,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見。 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林子方是詩人志同道合的好友,官居直閣秘書,后來他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林子方很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但詩人并不這么想,所以在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出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四、《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這首詩側重的是一個“閑”字,尤其是第四句中的“閑看”,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的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五、《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為什么說楊萬里的詩富有情趣?他的詩有很多都寫兒童的天真活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比如這首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 六、《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這首詩的題目“追”字就用得好巧妙,不說“取”、“覓”而用“追”字,更能表達出對“涼”的渴求。詩人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其中有皎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竹林,有悅耳的蟲吟,以及作者悄然佇立的身影。 七、《初秋行圃》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這是一首田園生活詩,詩人以“蟬”為引線,寫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別有一番清新別致的情趣。 八、《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詩人有一次乘船路過安仁縣(今江西省余江縣)時,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他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創作了這首詩。這首詩語言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