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先秦時期的詩歌,用現在的話來說,表達的是一種沉默而卑微的暗戀之情。這種情感抒發得非常藝術化,用詞很平易而意蘊卻很深長,尤其是最后一句。 這首詩叫《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用我們現在的大白話講,大概是這么個意思: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在河中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與王子同舟。 承蒙王子看的起,不因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 我心緒紛亂不止啊能結識王子, 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你啊你卻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寫得真好,而更讓人動容的是這首詩歌背后所發生的故事…… 所說楚國的襄成君在剛受爵的那天,穿著華麗的衣服來到河邊,這時楚大夫莊辛剛好路過,他很仰慕襄成君,拜見完后就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這種在我們現代很小的事情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可是一種很不嚴肅的行為,所以襄成君很生氣。而莊辛見狀也有點不自在了,片刻尷尬之后,莊辛給襄成君講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鄂君子皙,說有一天他坐在一條游船上欣賞兩岸美景,忽聽見一位劃槳的船夫對他歌唱,只聽得那歌聲委婉動聽。但這位船夫是越國人,所以鄂君子聽不懂唱的是些什么,于是他找來一位譯者,將劃船之人的歌詞翻譯成楚國話。這翻譯出來的內容就是這首《越人歌》了,鄂君子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后,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劃船人,并把繡花被蓋到那人身上。 于是,當襄成君聽完莊辛講的這個故事后,也走上前去,向莊辛伸出了友好的雙手……之所以叫《越人歌》就是因為當時的楚越雖然是鄰國,但方言不通,只有借助翻譯后才能交流。于是這首《越人歌》也成為我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首譯詩。 故事中的越人船夫,他的歌聲里唱出的是愛慕,眼里流露的是渴望,心里留存的是一絲卑微。所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所要表達的更像是我們所說的暗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