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保險漸漸發展成為一個新的趨勢,依靠“低保費,高保額”,“幾百元保費,數百萬保障”的口號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但,許多消費者沒有意識到,這些看似便宜的保險大多是消費型的短期保險而非保障型的長期保險。 長期保險(long period insurance )是“短期保險”的對稱。指保險期限超過1年的保險。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的保險合同期限一般以1年為基準,凡超過1年的稱為長期保險。如常見的保至XX歲,保終身的保險。僅僅幾天、幾個月、一年的則屬于短期保險,大部分互聯網保險都是消費型短期保險,客戶只能獲得短期保障。 長期保險確認承保后會為客戶提供長期保障,保障一直持續到約定年歲或終身,提供的保障不會因被保人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而變動,就算保險產品停售,保障依然持續有效,客戶不用有未來的擔心。 而短期保險則不同,常見的短期險通常以一年為界限,一年過后,短險到期就需要續保,而短期產品不穩定性高,往往會面臨產品停售的風險。 如果產品停售,消費者就不能續保,個人保障就會變成“裸奔”狀態,這時候又要耗費時間精力去另外選擇新的投保產品,重新經歷等待期,更重要的是,如果過去一年內身體健康狀況有變化,此時不一定能夠重新投保。 從保費上來看,短險的當前價格可能比長險的價格更便宜。但是從長遠角度看,長險的保費是恒定不變的,每年年繳保費是保險公司經過計算將費用平攤到繳費期后得出的,客戶年輕的時候多交保費以彌補年老時少交的保費。 而短險則不同,年齡是影響保費的重要因素。短險的價格每一年都會根據被保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況重新計算,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等到年老時,經濟能力下降,保費卻逐年上漲,到時候再想要去買長險也來不及了。 而且長險的繳費期通常為20年或30年,越早投保享受的保障期間越長;而短險是每年交一次,如果從20歲開始投保,按照平均壽命80歲計算,至少要繳費60年。購買短險最終所交的總保費不見得會比長險更低。 終身重疾險類似于買房子,按揭了20-30年,這套房子歸我所有,更優惠的是,我在按揭過程中就算生了大病、輕癥,房子也歸我所有。而短險則類似于租房子,簽一年租一年,第二年什么價格出租,租不租,房東說了算。 有可能我已經連續簽約了十幾次,房東突然不租了,這時候我想去買房子(終身重疾險),一看價格太貴了,買不起。 最可怕的是我在這十幾年間身體健康狀況變差了,血壓高了,有結節了,就算我有錢去買房了(終身重疾險),也沒有人愿意給我提供產品。 保險師提醒:對于沒有“房子”(重疾保障)的人來說,先擁有一套住房(重疾保障)是剛性需求。先要解決基本保障,再在此基礎上追求改善房,進一步提高保障,追求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