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輩子圍著木頭轉,總以為砍木頭能換錢,沒想到守護好青山也能賺錢。”眼見自己創建的旅游項目吸引游客越來越多,黑龍江省伊春市的單志軍不由得感嘆。 生在林區、長在林區的單志軍今年50歲,1994年參加工作后就在林場開車運輸木材。2000年,單志軍到河南鄭州創業,仍是木材生意。 “在外面干了幾年,有點積累,再加上家鄉情結比較重,就想回家鄉干點事業。”單志軍說,2005年他返回家鄉,選擇的還是木材加工生意。那一年,正值伊春大幅調減木材產量。 2013年,伊春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單志軍也停下了近20年圍著木材轉的生活。他同朋友一起成立了平原經營所綠色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種起了大豆、有機蔬菜等。 “平原經營所過去是經營木材的地方,停伐以后,很多宿舍、食堂等設施都廢棄了。”單志軍說。 “種地的過程中就發現,農作物和林區景色搭配在一起,很美。”單志軍被遠處的山和腳邊的田深深吸引著。他意識到,這些都是吸引人們的好風景。 2017年,在合作社原有種植藍莓、藍靛果、有機蔬菜的52棟大棚基礎上,單志軍以打造鄉村的美麗田園、特色小鎮為目標,建立了自在香里山水田園綜合體,將當地林區廢棄多年的老建筑,打造成60多間客房和食堂等設施。 走進位于伊春市豐林縣的自在香里山水田園綜合體,一排排民宿整齊排列,民宿周邊環繞著花田、大棚,與遠處的青山相映襯。 “通過改造,我們將這里打造成‘可覽、可游、可居’的旅游度假綜合體。”伊春市自在香里山水田園綜合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福宇指著民宿說,“讓生活在都市快節奏中的人們也能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我們突出獨特的森林生態環境優勢,通過旅游+農業+文化+民俗風情,打造四季旅游產品。”單志軍說,現在特色采摘、民俗、民宿、“老同學部落”等都很受游客歡迎。今年旅游受到了疫情影響,但從6月26日到7月24日,仍有1500多名游客來此游玩。 發展起來的旅游業也在帶動當地人致富。“每次來旅游團都多賣不少錢,一年至少得增加2萬元收入!”48歲的“林二代”胡發晶說,“自在香里”項目建成后,他到景區銷售木耳,拓寬了銷路。 “旅游業是我們轉型發展的重要產業,游客看重的是我們這里的好生態,我們有責任守護好這一方綠水青山,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豐林縣委書記姜治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