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中,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一愿景不僅描繪了自然環境的優美,更指向了社會整體的進步與人民幸福生活的提升。作為國內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先驅,深規院連續五屆承辦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兒童友好學術對話,并積極參與各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導則的制定,為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貢獻了卓越智慧與力量。 此前,針對城中村兒童友好化改造面臨的諸多挑戰,深圳市婦女聯合會與深圳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攜手深規院兒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共同發布《深圳市城中村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此舉旨在破解空間緊缺、利益不統一、缺乏聯動及指導等難題,為城中村兒童打造一個安全、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城中村兒童友好化改造的四大難點 城中村作為城市發展的特殊產物,其兒童友好化改造面臨諸多挑戰。空間緊缺是首要難題,以福田區為例,高密度的建筑使得可用于改造的空間極其有限。其次,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利益不統一,使得改造過程復雜多變,難以推進。此外,部門間缺乏有效聯動,導致改造工作效率低下,改造成果難以維持。最后,專業指導的缺失使得改造往往不具有針對性和可持續性。 《導則》的四大重點 針對上述難點,深規院在編訂《導則》時提出四大重點策略: 保護兒童生命安全:《導則》強調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須將兒童安全放在首位,通過建筑、消防和交通等多方面的措施,確保兒童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保障兒童基本權利,增設基本服務設施:面對空間有限的挑戰,《導則》建議通過創新空間規模、區域資源聯動以及代際共融、分時共享等方式,增設嬰幼兒照護設施、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兒童之家等基本服務設施,滿足兒童及其家庭的基本需求。 尊重兒童游戲權利,靈活創新空間供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導則》鼓勵靈活挖掘城中村的多類微小空間,為兒童提供多樣化、滿足多年齡段需求的游戲和互動設施。同時,通過連接村外大型空間,打造無障礙通道,讓兒童能夠自由探索、快樂游戲。 加強提升對城中村兒童的服務水平及覆蓋面域:針對城中村兒童的特殊需求,《導則》提出結合兒童之家或社區中心,開展常態化的教育和實踐活動,提供托育、短時照顧以及假期托管等服務,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和關懷。 《導則》的制定是深規院及深圳市相關部門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理念的深入實踐。在《導則》的指導下,城中村兒童友好空間的改造將不再是一項簡單的物理空間改造,而是一場涉及社區治理、文化傳承、生態建設的全面革新。在都市的繁華背后,城中村不僅是年輕人奮斗的見證,也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起點。期望通過努力,能有越來越多的城中村能轉變為孩子們安全、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園,在這里,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童年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