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3中國國際金融展在北京開幕,本次展會以“薈萃金融科技成果,展現數字金融力量,譜寫金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為主題,邀請眾多學者、專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新時期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同時,也將有眾多知名金融科技機構、品牌悉數亮相。 作為中國移動支付生態的成員之一,騰訊公司旗下【微信支付】此次也受邀參展并設有單獨展臺,集中展示微信支付作為移動支付工具,通過多元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服務中小微商家,助力實體經濟數實融合轉型。并展示了包括“刷掌支付”等移動支付最前沿產品的模式與應用場景。展會開幕當天,央行行長易綱出席中國國際金融展,并參觀了微信支付展臺,聽取工作人員對各類產品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介紹。 助力中小商家經營體驗提升 微信支付致力于用科技為用戶和企業提供安全、便捷、專業的在線支付服務,在產品上不斷創新與突破。從2013年上線以來,微信支付始終秉持著“微信支付,不止支付”的核心理念,在不斷提升用戶支付體驗的同時,持續助力各類企業以及小微商戶的蓬勃發展。 收款功能是最基礎的功能,一直以來,微信支付致力于為中小商家提供了豐富的軟硬件服務,包括收款碼牌、音箱、小綠盒、小票機等,在保障收款的同時,幫助商家提升經營效率。 同時,在主管部門指導下,微信支付還推出了包括“個人經營收款碼”,為有潛在經營意愿和經營行為的個人用戶提供系統化的收付款服務,幫助用戶將經營賬目與個人賬目分開,并提供信用卡收款、營銷工具等經營配套能力。 此外,在殘聯等部門指導下,微信支付此前還專門發起了“自立小店“行動。為殘障商家定制了免費提現額度、無障礙經營物料、愛心保障、營銷能力、專屬客服、經營課程等一系列支持,通過數字化方式幫助殘障商家自立經營。 整個各類數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是微信支付持續的探索。2021年以來,微信支付還開發出“微工卡”服務,通過整合電子簽、日結到賬、靈活保險等能力,一體化解決靈活就業群體的保障問題。通過“微工卡”進行實名認證、上下班打卡,下班后薪資即可實時到賬,工時期間還可以額外提供保險服務,精準匹配零工者的保障問題,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了權益保障,解決了零工者與企業之間的信任感與安全感,讓零工群體也能感受到屬于自己的“安全感”。 在提供精細化服務的同時,微信支付也在不斷提高支付安全與保障。此前,微信支付專門上線了“消費者保護”板塊,提供專屬的消費者教育與保護宣傳,并借助AI技術,對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行為進行識別處置,從2020年初到現在,大額被騙金額已經下降了98。 堅持科技創新,持續開放生態 除了服務用戶與商家之外,科技創新與開放是增強支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引擎。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微信支付堅守支付為民初心,秉承服務實體經濟宗旨,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提升支付科技創新與開放水平。 在本次中國國際金融展上,微信支付也展示了其在前沿科技產品方面的探索——“刷掌支付”。用戶開通微信刷掌支付功能后,只需在掌紋識別區進行掃描,即可完成商品的支付或其他權限獲取。刷掌支付主要識別的部分為“掌紋”和“掌靜脈”,相較于“刷臉支付”具有更強的私密性和抗風險能力,并且能夠運用于多個生活場景中,受到了不少用戶的青睞。據了解,微信支付目前正在探索“刷掌”的更多場景,助力打造科技感更強的移動便捷消費體驗。 在產品創新的同時,微信支付也始終秉持開放理念。不斷深化與銀聯、網聯、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合作伙伴在開放場景與應用方面的探索。此前,微信小程序已全面支持選擇云閃付支付,微信支付收款碼在全國范圍內支持使用云閃付APP掃碼交易,而騰訊產品矩陣內也有十多款主流APP支持使用云閃付支付。 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加速,微信也按照數字人民幣“安全普惠、創新易用、長期演進”的設計理念,不斷進行場景與應用創新探索。通過朋友圈、視頻號、搜一搜等介紹推廣數字人民幣,提升用戶對數字人民幣的認知,用戶可以在微信小程序、視頻號等場景使用數字人民幣。 持續開展數字公益 打造有“溫度”的連接 而在不斷服務商家與用戶,持續開放創新的基礎上,微信支付也秉持科技向善。不斷通過產品能力踐行社會責任。 此前,微信支付和騰訊公益共同發起“愛心餐”公益計劃,借助微信支付廣泛的商業場景和營銷能力攜手用戶、商戶、企業為環衛工人送出愛心餐、愛心水,一起感謝城市美容師。 用戶可以在日常點餐等消費場景中隨手獻愛心,捐贈人也可以通過1v1實時反饋,及時了解善款使用詳情。截至2023年4月,微信支付愛心餐公益計劃已經送出超過90萬份愛心餐,近30萬份愛心水。 而在推進雙碳目標達成的過程中,微信支付也在探索通過提供低碳消費數字化能力,發揮移動支付數字化連接的優勢,一方面記錄用戶在不同商家消費過程中主動選擇相對低碳的行為,另一方面支持商戶通過支付券能力給低碳用戶發放獎勵,形成了可持續的低碳循環,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低碳行動。 同時,為了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微信支付用電子小票取代傳統的紙質小票,將原有紙質小票的內容下發到用戶手機中。截至2023年4月,累計上傳超過6億筆電子小票,日均電子小票發送量突破600萬筆,相當于每天節約60棵樹、600噸水。此外,商家通過電子小票還可再次連接消費者,在環保的同時又增加經濟了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