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當代金融家》雜志發起并主辦的“2021(第十屆)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四屆‘鐵馬’中小銀行評選”頒獎典在成都成功舉辦。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陳浩、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廖鳳華、成都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白金棟、成都地方金融局領導以及來自金融監管部門、全國60余家中小銀行和科技企業、經濟金融學界專家和媒體代表出席。 中小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助推鄉村振興等方面長期以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數字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廣大中小銀行能否在實現自我成長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找到數字化時代的目標和定位,決定了其在“十四五”時期及未來一段時間能否順利實現百年躍遷。本屆高峰論壇以“加快數字化轉型重構發展新格局”為主題,聚焦區域性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難點、痛點以及困惑,推動中小銀行加快轉型腳步,為新發展格局下的百年躍遷奠定扎實基礎。 金融科技公司通過互聯網與用戶融為一體,圍繞用戶大數據開展業務,成為金融產業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作為一家深耕行業多年的金融科技公司,瓴岳科技機構合作項目負責人洪悠悠出席了論壇前置平行閉門研討會并發表了主旨演講,共同探討中小銀行數字化突圍之路。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進步,數字化發展已逐步滲透到人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時代的特征和金融行業發展的特殊需要,銀行機構在用戶營銷手段、生產關系、生態資源、包括商務形態等方面都發生了變革。 而金融服務機構不斷推出線上化的運營方式觸達用戶,導致利率市場化的情況越發普遍,這讓行業內充分的競爭成為新常態。 在服務方面,以網點為中心的傳統金融業務已經無法滿足新興消費者群體的體驗要求,如果銀行對用戶的了解不夠深入,則將逐步喪失議價優勢。瓴岳科技機構合作項目負責人洪悠悠說:“相較于過去的消費者,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有其獨有的時代特征,他們通過互聯網對產品、服務進行反饋和傳播,掌握了更大的商業話語權。” 隨著數字化改造的范圍、深度和廣度的深入,中小銀行想要成功實現數字化的變遷,則必須打造新的價值網絡,即以用戶為中心,圍繞著產品、渠道、品牌、服務、供應等方面開展經營,這是銀行機構布局市場,取得競爭優勢的方向。 瓴岳科技專注于線上小額消費信貸這一細分領域憑,憑借多年來對行業用戶的了解、數據的積累及自身的科技實力,利用科技手段優化金融機構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通過全面為金融機構帶來效率和效益的雙向提升,幫助傳統銀行大幅縮短數字化探索路程。“我們可以幫助中小銀行從貸前的獲客到貸中的風險定價,再到貸后的一體化催收,甚至在中間各個環節的系統部署,全面完成數字化的轉型。”洪悠悠說到。 面對已經到來的數字化浪潮,金融機構紛紛走上了棄舊圖新之路,競爭也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只有增強自身緊迫感,全方位加速數字化進程,再配合金融科技公司的全面賦能,才能在這場科技的變革中獲得勝利。
【責任編輯:程爾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