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11”大促紛紛啟幕,各種促銷政策也相繼揭曉。據悉,為鼓勵消費者及時更換舊家電,今年各大電商平臺均投入巨額補貼,鼓勵消費者“以舊換新”。 同時,國家版和地方版的以舊換新政策也在陸續出臺中。據了解,彩電、空調、冰箱等常用家電產品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產品的各項性能也會出現明顯的衰退,能耗也會明顯增加,更重要的是,家電產品使用年限越久,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也就越高。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根據以往年度市場投放量推算得出,僅2020年,預計又將有超過1.6億臺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其中,洗衣機超過3700萬臺,空調超過5200萬臺,冰箱超過5800萬臺,電熱水器超過1800萬臺,吸油煙機1400萬臺。 多數消費者忽視安全使用年限 據了解,2007年,國家發布《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則》,首次提出 “安全使用年限”概念、標準原則和框架,但沒有明確規定家電產品具體安全使用年限。 今年1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布《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團體標準,對家用電冰箱、家用電動洗衣機和干衣機、房間空氣調節器、家用燃氣灶、吸油煙機、儲水式電熱水器等家用電器的安全使用期限給出了具體年限要求。 中國家電市場規模巨大,銷售量、保有量、更新需求量巨大。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測算,2018年,我國主要家電產品社會保有量分別是電冰箱4.4億臺、洗衣機4.3億臺、空調5.2億臺、熱水器3.7億臺、吸油煙機2.5億臺。 今年9月,上海市消保委關于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的調查顯示,73.5的消費者家中有使用年限較長的家用電器,60的消費者表示不知道家用電器有安全使用年限。 長期以來,由于沒有標準,人們對于家電等耐用消費品沒有“壽命”概念,導致有大量超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家電仍在使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家電產品的安全、品質、體驗、環保要求日益提高,超期服役的產品顯然不能滿足要求。 家電“超期服役”存隱患 在家用電器使用方面,大部分消費者都沒有“壽命”的概念,認為即使出現故障,修一修也可繼續使用。殊不知,家電都有安全使用年限,超過年限的產品存在安全隱患,且更加耗能。 以家庭常用的冰箱為例,如果出現制冷劑泄漏,運轉聲音過大,甚至運轉時發生較嚴重顫抖,耗電量比以前大增等,都是“超齡”化的特征。據悉,一臺使用10年后的冰箱,耗電量將變成最初使用時的2倍。 同時,某些超期“服役”的家用電器,還可能對用戶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今年9月,遼寧沈陽一用戶在使用電熱水器洗澡時被電暈,經救治幸無大礙。隨后,電熱水器品牌方回應,經上門檢查,未發現熱水器存在漏電情況,但該熱水器已經超過8年的“安全使用年限”。 專家指出,由于人們對包括家用電器在內的耐用消費品的安全性、可用性概念及相互關系認知存在混淆或缺失,使得安全使用年限這一問題長期得不到廣泛的重視,一件產品只要還能用就舍不得淘汰換新,甚至有可能家傳三代。 需要強調的是,超過安全使用年限并非產品質量問題,產品在出廠時都是合格品。但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家電產品如超期使用可能因年久老化存在導致人身傷害的安全隱患,如漏電、起火、機械危險、漏氣等;超期使用越長則發生事故的幾率越高,故有必要提醒消費者適時更換產品。 家電“壽命”標準制定意義深遠 當前,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內需增長動力減弱,結構深刻調整。《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能為新一輪家電煥新升級工作帶來技術支撐,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 有關渠道企業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在家電安全使用標準實施與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惠民落地方面持續加大投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用、更節能、更智能的產品,促進家電行業的產業轉型與消費升級,為家電產業更健康發展持續帶來新動能。 同時,家電制造企業對此也高度重視。海爾、美的、海信、老板電器、方太、奧克斯、華帝、萬和、萬家樂等制造企業承諾采用該標準,并積極進行消費教育,引導淘汰超期服役產品,并以滿足消費需求的創新產品及新技術賦能的創新商業模式,推動全新機制下的家電煥新升級。 業內專家認為,制定《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將提醒消費者適時更換超期服役的家電產品,可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可以促進家電行業綠色健康發展,同時為家電行業產品設計制造提供指引,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ㄚw 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