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篇《央視終于站出來講藍光了》的文章經各大V傳播,在家長群間火了,它讓人們重新審視電子產品藍光對人眼造成的巨大損傷,尤其是對于孩子。 ![]() 雖然說該央視報道其實首播在2016年,但每一次再被新聞引用時,還是會掀起不小的輿論聲浪。因為至今,藍光危害悲劇仍在身邊反復上演,因為家長的馬虎、無意、不明真相,可能主動將孩子暴露于致盲失明的巨大隱患前。 9成學生都近視 手上小屏幕是傷源 先看一組教育部2014年全國調研數據,這份《青少年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當時中小學的視力不良率已經處于高危狀態,幾近九成學生已變成近視眼!而幾年后的現在,這一情況的嚴峻程度更是有增無減。 ![]() 究其原因,除了學業負擔匯重,用眼習慣不衛生外,一個公認的重要因素是:用眼環境迅速惡化。隨著近年電子產品快速普及,不只家里的電視尺寸越來越大,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也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必備品,而這些大大小小的屏幕正是藍光的重要來源。 科學研究顯示,每天長達五六個小時盯著手機看,相當于把一生中太陽光對我們眼睛輻射的藍光,在幾年之中全部讓眼睛承受,而這會誘發白內障等各種眼部重癥。君可曾想,不少青少年晚上關燈了還躺在床上玩平板,黑暗中小臉上聚焦的光,竟是健康成長最大的危險。 ![]() 家長青睞專業級保護 不讓孩子再受傷 也許有人持疑,成年人同樣高頻使用電子產品,雖有視力衰退,但傷害并不如報道說得那么明顯,為什么孩子特別嚴重?專家解釋,相對成人,青少年瞳孔要大得多,年紀越小越大,所以有害光才更容易對他們造成傷害! 雖然說,現代社會要完全隔離電子產品幾乎不可能,但為了孩子健康,還是應合理控制他們的使用次數時長。更進一步。可以針對使用具備防藍光的產品。現在,家長在給孩子送出第一部手機時,越來來越看重是否抗藍光、能否管控孩子等專業功能。一來是對孩子的視力健康負責,其次通過科學管控預防過度使用,相當于一勞永逸的“預防針”。 ![]() ![]() 有抗藍光、時間管理等專業功能的小格雷學受家長和學生歡迎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重視起來,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自己一定要先有防范于未然的意識。別等孩子的小鼻梁上架起了厚鏡片,才開始后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