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28日,一年一度的ABB機器人亞洲價值提供商大會在杭州舉辦, 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兼ABB(中國)有限公總裁顧純元博士表示,作為一家創新型技術領導企業,ABB致力于成為中國企業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實現合作共贏。在本屆大會上,拓斯達獲得“最具創新獎”。】
![]() 即使在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市場、全國各地機器人企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國產機器人行業的創新能力依然飽受詬病。對減速器、伺服等核心部件技術的突破、對機器人品質的懷疑不斷被重提。然而很多人忽略了更大的問題,國內的中小制造業企業基礎狀況是否達到了成熟的工藝階段,可以無縫對接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就像很多干旱的偏遠山區,是立刻要滿足飲用條件的水,還是要各種礦物質成分完美搭配、均衡身體發展的水? 這種工業發展的差異,成為拓斯達選擇創新的方向。 一:創新——把目光放得更遠 如果把時間放在2010年前,智能制造在許多人的眼里,一定還是一個縹緲的夢。至少認為那是幾十年之后才會發生的事情。經過成立之初的三年發展,拓斯達不僅以節能環保型的輔機配套設備成為行業內翹楚,同時開始致力于智能服務商的布局。 如果智能制造來了,首先需要做的是什么?數據采集終端設備!這就要求在終端設備中增加具備數據收集監測等生產信息的模塊。因此,在輔機配套控制系統的研發中,早早就預置了智能生產信息層的處理技術。今天,當早期選用拓斯達配套設備的企業進行自動化和信息化升級時,不僅免去成本的再次提升,更具備良好的數據接入優勢。只有如此長遠目光的創新,才能不斷取得市場認可,快速發展。 二:創新——把失敗當便飯 2016年3C行業自動化的爆發,讓拓斯達在3C領域的自動化服務能力受到了市場的矚目。 然而作為致力全行業自動化服務的拓斯達,3C領域的突破僅是一個縮影。這得益于從2014年開始三代打磨機器人自動化方案的不斷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改進,堅定投入研發。 2014年,拓斯達第一代打磨機器人受到了市場冷遇。不久之后,拓斯達不僅升級了打磨機器人,更開發了玻璃面板精雕自動化,以及隨后的點膠、貼片、嵌入等自動化方案,2015年間,數次嘗試,成效不佳。直到2015年底,以“一年回本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為核心理念,完善的模塊式自動化方案、可根據企業規模選擇的產線和全自動化車間布置,成為3C行業升級的最佳選擇。 拓斯達自己感慨:在這個行業,燒錢搞了兩年多的研發。然而,創新何嘗不正是失敗后的堅持。 三:創新——以客戶需求為方向 馬云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考慮的不應該是百度做了什么,阿里做了什么,把心思多放在客戶身上,少放在同行身上,大家一起努力想一想怎么為社會、將來,為我們的孩子解決一些問題才是企業應該做的事。 然而在任何一個領域,這種堅持都是很難的。當周圍企業緊跟行業趨勢,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本體研發、核心零部件研發時,驅趕著大多數企業來爭取“先機”,怕“落后”的心態很難讓人能夠堅持。 拓斯達便是這少數中的一員。當大多數行業都需求自動化時,他們進行了全行業的自動化研發,幾乎每個行業都有他們的落地項目。當越來越多的小企業被成本限制,無法進行自動化升級時,他們用最短的時間研發了開放式總線控制本體,并升級了視覺模塊。成為國產機器人中少數具備離線編程、在線模擬、視覺識別技術于一身的機器人。當客戶升級缺少整廠規劃時,他們的節能和信息化整廠規劃團隊用最快的速度取得了設計和施工資質。 如今,拓斯達的智能制造軟件系統解決方案也已經開始為更加高端需求的制造企業進行導入。 無論以行業技術突破為目標的創新,還是以應用需求為目標的創新,都是行業進步不可或缺的組成。只是對于企業而言,必須遵循一條適合自己的創新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