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黔西縣把電子商務進農村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扶貧開發、促進大眾創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加快農產品上行,黔西縣整合多渠道資源,加大農特產品推介,積極培育扶持優質網銷農特產品,加快農特產品標準化建設體系,持續推進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 今年1月24日,黔西縣聯合農淘優選平臺打造的“黔西扶貧館”正式上線。來自黔西的多種優質特產通過平臺走進全國人民的餐桌,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享受最正宗地道的黔西綠色美味。 網貨改造,助力農產品升級 據悉,目前黔西扶貧館已入駐野生蜂蜜、天麻、菌菇、竹筍、酸菜、刺梨干、皂角米等多種特色農產品。作為該館的負責人,來自黔西縣電子商務協會的梅吉平說:“對于本次上線的特產,前期有一套嚴格的選擇標準。首先必須是原產地、無污染、綠色健康,其次在價格上相對有優勢,最后必須是當地有一定品牌力的本土農產品企業。”這些篩選出來的產品,通過網貨改造升級后,不論是從包裝設計上,還是產品的主圖詳情頁上都能很好的適應消費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由黔西縣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水西風物”正式亮相該平臺。“上好風物,在水之西”,水西風物代表了黔西縣獨特的人文自然環境,代表黔西本土的優質特色產品。下一步,將加大對該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以區域公共品牌助推農產品升級。 地方扶貧館,助力黔貨出山 在“互聯網+農產品”大環境下,農淘優選平臺一直倡導原產地直發、新鮮、健康的購物理念,讓廣大消費者品嘗到全國各地的精選優質農特產。目前平臺已入駐黔西館、東至館、清鎮館、三門館、潛江館等多個特色扶貧館,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黔西縣自然條件優越,有很多得天獨厚的產品,比如獼猴桃、土蜂蜜、脆紅李、刺梨等,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前期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知名度不高,產品銷售渠道受限。下一步將通過“黔西扶貧館”將挖掘更多本地優質特產,加快推進黔西縣優質農特產商品化、標準化、品牌化,推動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另外,黔西扶貧館的開設,下一步將順勢進駐鎮鄉村一級,形成三級的物流支撐體系,徹底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O2O模式的完美融合,進一步加大黔貨出山的力度,助推黔西縣的經濟發展,落實扶貧戰略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