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 上周遭遇暴跌的佳源國際今日(21日)針對股價異動公開回應稱,“初步推斷是做空機構利用輿論發布不實消息,誤導投資者以便混水摸魚所致。”二級市場上,佳源國際控股21日收于4.78港元/股,漲幅8.64%,總市值為120億港元。 佳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舉辦投資者午餐會 來源:佳源國際微信號 1月21日,佳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半島酒店舉辦投資者午餐會,集團主席沈天晴攜一眾高管出席會議,主動回應近日疑被投資機構惡意做空引致股價大跌等事宜。 三天前,也就是1月17日,在港股上市的佳源國際控股盤中遭遇“黑天鵝”,當日股價跌幅一度擴大至89%!最終報收于2.52港元/股,全天跌幅達到80.62%,遠超同遭慘跌的陽光100中國(當日跌幅65%),成跌幅最大的內房股。前者市值從1月16日的326.43億港元下跌至63.28億港元。 佳源國際17日股價大跌逾80% “關于股票價格下跌的原因,初步推斷是做空機構利用輿論發布不實消息,誤導投資者以便混水摸魚所致。”沈天晴在會議中指出,他們主要是無中生有的指控公司有兩筆合共3.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未能在到期日償還,其次又利用自媒體引用相關報道中錯誤的榜單,捏造虛假新聞以損害本公司聲譽。 會議期間,沈天晴重申股價下跌與集團的經營狀況沒有任何關系,并強調集團目前業務發展十分良好,財務狀況也相當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在佳源國際控股股價“閃崩”發生前,有消息宣稱該公司總價3.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已到期,并出現了債務違約。這也被認為是其股價大跌的“導火索”之一。對此,佳源國際21日發出聲明,確認于2018年發行的3.5億美元優先票據已于傳聞出現前全數償還。公司行政總裁卓曉楠補充:“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佳源國際2018年度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 20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95%。” 公開資料顯示,佳源國際成立于中國香港,2016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股權投資,實業投資,房地產開發、經營等。其業務范圍主要在江蘇、上海、香港、澳門、深圳等地。 會議期間,當投資人問到大股東的股票持倉量時,沈天晴表示截至1月18日收盤,其控股股東地位沒有動搖,仍是控股股東,且未來不排除還會繼續通過優質資產注入、二級市場增持以及行使回購公司股票等措施提升持股比例的可能性,以體現對集團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近期,多家內房股股價“閃崩”,從而引發市場對今年債務到期驟增及違約風險加劇的擔憂。廣發證券分析師廖凌指出,2019年港股上市公司將迎償債高峰。銀行業債券到期額最高,其次為地產業;據統計,僅當年到期的短期債券而言,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共有6900億港元債券到期,到期額較2017、2018年大幅上升,并且在上半年償債壓力較大。另外,容易發生債券違約的公司多分布在能源、工業和消費領域,主體為小市值公司,而且多為償債能力不足的績差公司。(中新經緯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