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 如何能讓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長最關心的事。 (1)教師學歷 數據整理來源:億歐智庫 明顯看得出,城區學校,高學歷老師的占比,遠比鎮區、鄉村高。在小學階段尤為突出。我們再從老師的職稱去探究。 (2)教師職稱 數據整理來源:億歐智庫 可以看出,越到高年級,城區學校高職稱的老師占比會與鎮區、鄉鎮越拉越大。 鄉鎮向往城區,二線羨慕一線。人往高處走,人對優質教育的追求大概如此。但回到當下,雖然交通已經十分發達,但現代生活時間節奏太快,容不得我們每次求學都“趨百里外”。 三十年前,我們可以找到很多不錯的縣級中學,現在這些縣級中學大多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全國名校和超級重點中學。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高中包攬全省30%以上的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放在二三十年前是很難想象的。 所以家長們請重視對孩子全面素質的培養,應該強調 “興趣”、“習慣”、“思維”、“能力”,因為這四個維度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學,才會主動去學,而主動接觸知識的吸收率遠遠要比被動吸收的高!激發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投入到學習的樂趣中,對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習慣】 小學階段,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拉開孩子距離的不一定是智商、努力,更可能的是習慣!課前是否預習?有問題怎么提問?怎么記筆記?……這些看起來微小的細節,往往決定著孩子對學習掌握。 【思維】 小學階段的知識并不難,按套路來,也能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但是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加,思維的高低就開始起作用了。相比于單純地要求孩子去模仿著解出題目,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顯得更“慢”,但是卻是能幫助孩子走得更“遠”的法寶。 【能力】 相較于分數的提高,學習能力的提高,包括著更多的方面,如專注力、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反思力等等。注重對孩子整體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讓孩子不止在做題、考試上發揮出色,更是對于整體素質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