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場細雨浸潤農作物生長,10月14日一大早,沿灘區興隆鎮光輝村5組村民何洪蘭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育苗田,查看大頭菜秧苗的生長情況。綠油油秧苗長勢喜人,有的已經抽出四、五片葉子,即將移栽。 今年是何洪蘭種植大頭菜的第二年。“去年村干部做示范,我跟著種了1畝多,收獲了2000多斤大頭菜,賣了1000多塊錢?!彼f,第一年的成功讓她信心十足,今年果斷擴大了種植面積。
同心服務團在育苗地里清除雜草 2023年,來自統一戰線各領域的專家及志愿者們組建了“同心服務團”,其中,農業方面的黨外知識分子組建了小組專題幫助解決傳統農業種植問題,他們經過調研發現光輝村雖然地處城郊,但依然堅守著傳統農業,特別是土地種植上,一般種植一季高粱或油菜后便休耕,閑置期達半年以上,畝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 “光輝村的耕地幾乎都是基本農田,土地性質決定了村里只能向種植業精耕細作?!惫廨x村第一書記鐘興波介紹。如何提升單位土地產生的效益,成為了“同心服務團”農業小組成員們必須破解的難題。在與村兩委充分協商,向鎮黨委匯報并取得支持后,實施了“領頭雁計劃”。 所謂“領頭雁計劃”,就是由同心服務團考察產業形成產業發展推薦目錄,動員村兩委有條件的村干部認領項目試種示范,從而帶動村民積極參與,孵化培育適合光輝村發展的產業。村委委員黃典彬成為該計劃的第一只“領頭雁”。 “同心服務團帶我們外出參觀學習,又去跑市場調研,還邀請了農業農村局的專家來現場指導,堅定了我的信心?!秉S典彬說,經過多次考察學習后,最終確定了大頭菜作為輪作品種。同心服務團還與商家協調種源,與廠家確定銷售事宜,搭建起從地頭到工廠的銷售渠道。 為支持“領頭雁計劃”發展,光輝村采取村集體經濟集中育秧,市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持,免費發放秧苗,統一組織收獲銷售的模式。當年就集中試種大頭菜5畝,分2個點位實施,還通過育秧現場會的方式,帶動十多戶村民參與種植,何洪蘭便是其中之一。
大頭菜育苗現場會 “剛開始試種的時候,村民信心不足,種植量也不大,只有何洪蘭種了1畝以上。再加上摸索階段技術不足,產量沒有達到預期。”鐘興波介紹,即便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試種的大頭菜畝產依然接近1000公斤,采取了直銷加工廠和直供超市兩種銷售模式,畝均收益1000元以上。 在試種大頭菜成功的基礎上,同心服務團向村兩委趁熱打鐵提出種植早玉米,以此替代高粱。于是,第2只“領頭雁”——村委委員胡先澤出現了。“同心服務團的專家們帶領我們分析種植方式、周期以及收益等,發現種植鮮食玉米的效益比高粱更高,而且周期更短,還能種植一季作物?!焙葷山榻B。
正在進行玉米和南瓜集中育苗 大頭菜采收后,同心服務團帶著村委班子考察市場,走訪種植戶和消費群體,選定了336、918、農科糯9號、黑甜糯等4個品種的玉米作為試種品種,并利用邊坡、田埂等閑置邊角地試種南瓜。
同心服務團參與南瓜移栽 經過4個月的精心耕作,玉米喜獲豐收?!?36品種的效果最好,甜度和糯度都非常高,適合鮮食。淀粉質含量也高,制作各種玉米甜品小吃完全不用放糖?!眮碜酝姆請F的農業專家榮思文介紹到,畝產達到1000公斤,純收益2000元以上;試種的南瓜產量也有1萬多斤,采取零售+批發的方式,純收益有5000多元。不少村民聞訊紛紛前來“取經”。 ?? 緊接著7月初試種了第二季玉米,何洪蘭嘗到了鮮食玉米的“甘甜”。“雖然高溫影響了授粉坐果,產量不是很高,但銷路不愁,品相好的論個賣,品相差點的剝玉米粒賣,1畝也能賣1000多。”何洪蘭笑著說。 通過始種,光輝村已基本摸索出“早玉米+夏玉米+大頭菜”的輪作模式,實現“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畝均收益5000元以上。 “根據頭一年夏玉米的試種情況,我們還在積極探索種植蜜薯,用以替代夏玉米,爭取挖掘每畝土地更大的經濟效益?!辩娕d波說,搭建更加穩固的產銷化平臺是接下來的重點,著重突出村集體經濟的作用,讓村民更加牢固的銜接到產業鏈上來,推動傳統農業提質增效,鼓起村民的錢袋子。(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