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北京 ——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簡稱“民航二所”)旗下電子公司受邀出席“產數融合賦能·智構交通生態”數字交通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與交通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智慧交通生態發展與挑戰。聚焦交通生態中的機場場景,民航二所電子公司技術總監、科研開發中心主任張平深度解讀智慧民航“1+5”全流程協同總體建設方案,基于數字孿生平臺“一塊屏”打通智慧機場全流程協同“五大關”。針對五大核心核心協同運行場景中的航空物流板塊,民航二所電子公司物流公司數字業務總監宋洪慶在圓桌論壇環節分享了民航二所在行李和貨物自動處理中的數字化實踐案例與未來技術展望,為綜合交通產業鏈向數字化轉型、向智能化升級貢獻民航智慧。 打造數字孿生平臺,智慧機場全域管理“一塊屏” 緊扣民航局智慧民航建設核心工作內容,民航二所以數字孿生技術為依托,融合高精度建模、物聯網感知、大數據融合分析等先進技術,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套機場全域數字孿生平臺,完成了物理和數字世界的連接與融合。 民航二所電子公司技術總監、科研開發中心主任張平在數字交通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研討會上,張平對該平臺進行了詳細介紹:“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平臺高精度還原了機場各區域內的數字元素,在虛擬世界建立起一座孿生機場,以‘一塊屏’為媒介,成功實現了物理和孿生機場的雙向閉環虛實交互。通過這種交互,虛擬機場能夠準確模擬物理機場運營的各種情景和變化,運行結果可以為物理機場的運行管理決策提供有力科學支撐,從而驅動物理機場優化運行規劃與資源配置。” 民航二所機場全域數字孿生平臺 無論是機場調度、業務監管,還是實時預警、風險評估,都能通過該平臺可視化呈現和進行管理。通過機場全域數字孿生平臺,機場的運行協同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將其從飛行區延伸至航站樓,更可覆蓋公共區綜合交通等領域,推動智慧化融合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覆蓋。 深挖核心協同運行場景,打通智慧機場全流程協同“五大關” 圍繞基于數字孿生構筑智慧民航全流程協同生態的總體思路,民航二所重點聚焦“精準化的數字機坪智能管制”“精細化的航班全域協同運行決策”“智能化的行李/貨物運載及全流程跟蹤”“協同化的綜合交通運力調度”“高效化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應急指揮”等五個核心應用場景,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綜合數字化解決方案,以數字孿生平臺的“一塊屏”打通智慧機場全流程協同的“五大關”。 作為決定機場整體運行安全與效率的關鍵區域,智慧飛行區的建設是構建智慧機場的重要環節,并深刻影響智慧民航全流程生態的建設。 基于數字孿生的態勢感知能力,融合從空管引接的航班航跡、場面多點、航班計劃、氣象等數據,民航二所數字孿生機坪管制系統可從時間、空間、數據三個維度實時呈現跑滑系統全流程運行狀態。通過融合精準預測能力與管制交互指令下達能力,該方案可實現航空器管制智能輔助決策,輔助管制員智能指揮調度,降低滑錯概率,縮短航班滑行時間,為精準化的數字機坪智能管制邁上新臺階保駕護航。 如果說數字孿生機坪管制系統是“超級空管大腦”,那數字孿生航班協同決策系統則是“無縫信息中樞”。通過對航班運行相關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智能決策,該系統構建起了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單位的信息共享機制,將空域資源、時隙資源和地面保障資源有效整合,實現數據雙向交互。通過空管與機坪塔臺協同決策排序機制,綜合考慮航班優先級、航班流控、場面能見度等因素,系統進一步充分調動保障資源,進而實現精細化的航班全域協同運行決策。 民航二所行李自動處理系統 從智慧飛行區回歸到航站樓和貨運區,隨著機場樞紐能級的不斷提升,民航旅客運輸量、貨郵吞吐量隨之快速增加,更加高效、準確的行李/貨物處理系統成為機場、航空公司的迫切需求。深耕航空物流技術研發26年,民航二所成功在該領域培育出了由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領銜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針對旅客行李和航空貨物的智能分揀、智能裝載、智能倉儲、智慧管理等多套完整解決方案,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托盤分揀機系統(TTS)、獨立運載系統(ICS)、行李全程跟蹤系統(BTS)、無人自主駕駛行李處理系統(AMR)等多項新產品、新技術,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航空行李、貨物處理領域的技術壟斷。 民航二所電子公司物流公司數字業務總監宋洪慶在圓桌論壇上分享民航物流在產數融合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宋洪慶分享道:“北京大興機場在應用ICS獨立運載系統后,行李將能以最高10m/s的速度運行,大幅提升行李處理效率。”此外,成都天府機場應用的BTS行李全程跟蹤系統在值機、安檢、分揀、中轉、到達、提取等近20個環節實現托運行李的全流程監控與管理,旅客還可以像查快遞一樣隨時在手機上查看行李的定位動態。在深圳機場國內、國際等多個貨站中試點應用的貨物“一個碼”系統,將每件貨物賦予一個識別碼,結合對貨物作業系統的優化和貨物處理系統的升級,打通了機場內外部的數據煙囪,實現了貨物的全流程實時監控與對外服務。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科學技術在航空物流領域的綜合應用,民航二所進一步助推行李/貨物運載及全流程跟蹤向無人化、智能化發展。 此外,“協同化的綜合交通運力調度”“高效化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應急指揮”等核心協同運行場景的產品研發也在有序推進中。 目前,民航二所打造的基于數字孿生的全流程協同建設方案已率先在重慶機場展開試點,目前已在全景態勢感知、數字孿生要客保障、全真仿真推演等模塊建設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為重慶機場的數字化智能化運行轉型提供有力支持。近期,民航二所機場全域數字孿生平臺還將在國內其他中大型機場落地并進一步拓展其典型應用場景,為智慧機場全流程空地協同與安全運行注入數字化“加速度”。 從天空到地面,從機場到臨空港交通圈,民航二所以數字底座為基礎,數字孿生平臺為支撐,為智慧機場多元協同運行場景打造出智慧化綜合解決方案。緊抓智慧民航“1+5”全流程協同總體思路,基于數字孿生平臺“一塊屏”打通智慧機場全流程協同“五大關”,在致力于“四型機場”建設過程中助推民航與綜合交通進一步融合,奮力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 關于民航二所 民航二所(全稱:中國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是我國民航行業內專業從事高新技術應用開發的科研機構,其前身為中國民航總局科學研究所,1958年12月11日在北京成立,現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研究所主要從事民航信息管理系統、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機場弱電系統、航空物流系統、航空安全管理系統、航空化學產品、農林航空產品的設計、研究、開發及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廣,同時還承擔了航化產品適航性能、飛機非金屬材料阻燃性能、農林航空噴灑設備、空管自動化系統、空管雷達系統的技術測試及航油適航審定、民航節能減排監測等民航行業技術支持工作。 關于民航二所電子公司 民航二所電子公司(全稱:民航成都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經中國民航局批準,由中國民航第二研究所全資設立的獨立法人公司。民航電子作為我國領先的機場弱電產品提供商及系統集成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場行李自動處理系統集成商、民航機場弱電系統建設工程的引領者,致力于為民航安全運行、高效服務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務。 公司主要業務包含智慧機場、技術服務、產業化推廣、工程總包四個部分,提供從傳統機場弱電工程項目,拓展到包括規劃咨詢、產品研發、工程建設、運行評估到運維保障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公司產品覆蓋國內近90的樞紐和干線民用機場,項目遍布我國32個省級行政區、122個城市及海外25個國家與地區,業務從機場領域擴展到航空公司、航空工業等領域,市場開發從國內延伸至全球五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