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的第四天,我們步入正軌,對待各項工作任務已是游刃有余。天氣依舊炎熱,熱浪滾滾。但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滿懷熱情。今日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茶商訪談。 (與茶商訪談) 通過訪談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茶商進貨主要是自產加向農戶購進。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時候,本地居民家家種茶,自給自足;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對茶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從前自給自足的模式被打破,茶商還需向茶農購進以確保供應充足。 每年谷雨前后為采茶旺季,當地人稱“三月冬”。采茶周期為40~50日,從春分前兩天開始采摘,且每種香型的采摘時間不同,一般第一摘為蜜蘭香,最后一摘為八仙茶。一日最佳的采茶時間是下午一點到三點。制作方面講究曬青,后到晾青(將曬好的茶放在陰涼處擱置)然后到碰青(去除茶葉中的苦澀),再到殺青(即是最后一次碰青)后就發酵?炒青和烘焙(使用炭火烘培更可使茶香濃醇)。烘焙完揉成條狀,這樣毛茶便制作完成。 近年來,單叢茶加工主要在鳳凰完成后便可發往全國各地了,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鳳凰茶走向各地,網上銷售已成為茶商的主要銷售模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茶商們卻極少存在惡性競爭,商家間會相互補給,共同探討鳳凰茶之發展。 ?? (采訪陳芳德先生)????????????? 通過與各大茶商的訪談,我們發現,鳳凰茶商認為現存比較大的問題是:1、宣傳力度不夠,潮汕地區外的人對鳳凰茶的認知少之又少。2、經營模式不夠廣泛,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鳳凰茶走向各地,網上銷售已成為茶商的主要經驗模式。但這種模式多數茶商僅限于顧客通過電話或者微信聯系賣家購買茶葉,而非已B2C、C2C等電子商務模式進行。3、缺乏專業化生產方式。現今,鳳凰茶質量參差不齊,茶葉定價混亂,茶商品牌多,生產環節缺乏統一的標準。 針對茶商提出的問題,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及文獻搜集,提出以下三條建議,希望能夠對鳳凰茶的發展有所貢獻: 1、應提高鳳凰茶茶文化宣傳意識,可通過各大媒體、口碑宣傳、人文旅游等渠道。2、網上銷售雖小有成效,但多數茶商缺乏電商化意識。鳳凰鎮每年數十萬的人口流動和人文旅游,帶動了茶葉線下銷售,但在現今普及廣泛的電商中鳳凰茶的銷售卻微乎其微,應加強茶商電商化意識。3、茶商加大力度進行茶產業專業化、清潔化生產的發展態勢。 在訪問梅竹春曉茶莊時陳芳德先生說:“對鳳凰茶的宣傳,我責無旁貸,鳳凰茶前景無量。鳳凰單叢回甘力強,香氣醇厚,如從打造優良品種這方面入手并且加強管理,鳳凰茶必然有更好的發展。” (梅竹春曉茶莊) 最后,非常感謝各大茶商對我們調研的支持與幫助,正如老子所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如飲茶洱,隨心、隨性,平淡而醇厚,簡單而真實”。希望鳳凰茶能夠越來越好!幾天下來,大家漸漸進入角色,相信在未來幾天我們會越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