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中交一航局羅八項目部駐地艷陽高照,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人行色匆匆地騎著摩托車駛入項目部院子,停下車后,便徑直走進了生產調度兼協調員劉揚的辦公室。 來人正是項目部駐地的鄰居——蚌山村的羅村長,劉揚熱情地招呼來人坐下,隨后二人攀談起來。原來,去年夏天,深山之中的項目駐地經常停水,項目部便與蚌山村村委會協商,將山上一處離駐地五百米遠的水窖作為備用水源。但隨著旱季到來,降水量減少,水窖儲水不足,無法滿足當地村民和項目部的用水需求。 “你們來這里搞建設,村民們十分樂意和你們共享山上的水窖,但目前村子里已經出現幾次停水情況,希望你們能幫幫忙。”羅村長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聽完敘述,劉揚和機務員李玉龍一同前往水窖查看情況。位于項目部后方山上的水窖周圍地貌較為險峻,劉揚身先士卒承擔起探路工作。“這山看起來緩得很,爬起來卻累人。”跟在劉揚身后的李玉龍喘著大氣。兩個多小時的跋涉后,他們終于找到了水窖。這才發現原本匯于水窖的支流因當地木材開發砍伐錯流,導致進入水窖的山泉水量變少了,“看來咱們得把‘迷路’的水勸回來。”劉揚拿著手機把水窖周圍的情況拍了個遍。 想要勸“迷路”的水回家,就得增大水窖的匯水面積和蓄水量,讓更多山泉水匯于水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要了解清楚蚌山村周圍水文環境。”為了精確定位水窖匯水區域,李玉龍背著無人機穿梭在山間,用一張張照片記錄著水窖附近的地形和水文。隨后,項目部技術部門通過BIM對周邊環境進行模擬,確定引水位置,再根據結果讓項目專業電工、水工安裝導水管,原先水窖的匯水面積大大增加了。除此之外,項目部給水窖設立了防曬棚,減少水的自然蒸發。 “遠水解不了近渴。”項目部還將平日里自來水的儲備水用水車“反哺”于水窖的山泉水,讓用水緊張的情況得到緩解。不僅如此,得知距離項目部不遠的魯布革中心完小也常使用水窖的水這一情況后,項目經理崔振華立馬召開會議,“這么多孩子,水的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是現在天氣熱了,一定不能出現水質問題。”隨后,項目部便制定了定期檢查水窖和水源制度,將水源地清理干凈,保證流入水窖的山泉水水質純凈。 “感謝一航局為我們保住了‘水缸子’,今后我們就是共飲一汪水的親人了!”看到改造后的水窖,羅村長非常激動。那天傍晚,淅淅小雨下,劉揚看著滿載清水的水窖,心中是別樣的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