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3元一斤的‘土貨’,現在居然賣到了20元?”看著自家的番薯干持續熱銷,村民王林豐連呼想不到。 寮坑村地處于麗水市縉云縣大洋鎮,這里海拔800米,晝夜溫差大,種植的番薯香甜軟糯。一直以來,寮坑村的村民“靠山吃山”,把銷售曬制的番薯干,作為村里的重要收入來源。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沒有打造出自身的品牌,以往寮坑村的番薯干即便品質上乘,也只能跟普通番薯干“同臺競技”,難以拉開價格上的差距。 近年來,為了打造屬于寮坑村的番薯干品牌,大洋鎮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建立起“黨支部+生態強村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利用各種媒介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寮坑村番薯干、認可寮坑村番薯干。一時間,“寮坑村番薯干”的名頭越打越響,年年供不應求。 “寮坑村番薯干不僅選材好,加工前還要經過一個月的糖化放置,加工中用純手工“兩蒸兩曬”,最終才得來味道清甜、口感軟糯的番薯干。”寮坑村支委王群勇自豪地說,番薯干的走紅也讓這個邊遠鄉村出了名。 在今年,寮坑村黨支部再次籌劃了農產品升級計劃,他們專門設計了具有鄉土元素的包裝袋,印上了寮坑村專屬logo的番薯干更具品質優勢,再加上真空包裝,一下就拉升了檔次。 “今年剛開始曬,就已經預定了5000斤了。” 寮坑村黨支部書記陳玉泉介紹,今年寮坑村的番薯種植戶大約有40戶左右。雖然因為干旱原因,種植收獲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憑借品牌和設計帶來的附加值,將為農戶帶來超過10萬元的收入,以“強村公司”為依托,上門收購農戶的番薯干等優質農產品,并通過網絡直播、電商運營等方式助力高山生態農產品外銷。(縉云縣大洋鎮人民政府 朱柳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