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旗下騰訊音樂人和TME音樂學堂聯合打造的《國風新潮》合輯正式全部上線。本張合輯從此前的“國風新潮”詞曲創作營活動出發,立足“三山五園”IP的全新模式,讓音樂人深入實地考察,探究歷史文化的底蘊。騰訊音樂人以各具特色的作品表達,探索國風音樂的更多可能性,通過全新的創作模式唱頌歷史文化。 創作營開創全新IP模式,《國風新潮》合輯作品各具亮點 ![]() 據了解,該創造營活動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和TME共同主辦,南海麒麟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鑒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擔任顧問單位,首創“知行合一”的全新模式,以「國風新潮」為主題,邀請到30位騰訊音樂人在頤和園、圓明園、香山等地進行實地采風,創作國風歌曲。在活動結營儀式現場,有 17首 Demo得到試聽機會。 本次活動作品的表現形式各有千秋。其中,《荷兒》的創作者一絲以頤和園中一池枯萎的荷花為靈感,使用吉他與大提琴的組合方式,訴說獨屬于冬日的蕭索;而音樂人 Metablue賽博藍創作的《夜月花春江》中,將「春江花月夜」回文,用 Dreampop風格渲染夜色明月,從而表達“現在和過去互為倒影,不同時空的人體會著相似的寂寞”的作品立意;音樂人燃一的《夢開到山里去》,采用獨特的童話氛圍描述了林間山色;音樂人趙百川與陳梓榮合作的《人間別院》則是聚焦微小情緒,用舒緩民謠將三山五園的安逸舒適緩緩道來。 17支 Demo立意不同,風格相異,各有特色。結營儀式現場共頒出四支優秀 Demo獎,一支優秀團隊獎,鼓勵 30位音樂人參營期間的積極創作。并選擇其中十四支優秀作品,分為《飛趨清漪賦》、《行嘆絕景》、《沿湖有回音》、《山林音律》四大篇章,共同收錄于《國風新潮》合輯。 歷史文化融入音樂創作,多元形態拓寬國風邊界 ![]() 如今,國風音樂早已不再小眾,成為創作者首選的風格之一。大量創作者的涌現使國風音樂面臨“創作質量良莠不齊”以及“「傳統模式」紛爭矛盾”兩大現狀。 針對國風音樂質量參差的問題,本次創作營不僅邀請到大師級制作人徐環良、制作人林喬、音闕詩聽首席制作人羅洋、一棵小蔥國風廠牌主理人周明聰等導師教授創作心法,還特別邀請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博士朱強帶隊,在游覽三山五園的同時為音樂人講解風景名勝背后的掌故歷史。 現代采風常流于旅游表面,缺少對風景背后人文與歷史的探索。專家學者的加入,為本張專輯作品的故事性與厚度提供了基礎。以音樂人阿健的作品《顧愷之》為例,最初是未被保護好的圓明園園林令他聯想到被毀的山水畫。而后,導師林喬講述了中國書畫之祖顧愷之「沒有真跡傳世」一事供其作為參考,使其將歷史人物與事件相結合,以東晉與清末互為映照,創作出這首獨一無二的電子搖滾作品。 在創作營活動中,騰訊音樂人將國風與流行、嘻哈、搖滾等不同現代化音樂風格融合碰撞,在新潮國風中展現出年輕群體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與理解。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年輕蓬勃的生命,以多元的表達方式、多樣的音樂形態,探索出「國風」的更多可能。藉由音樂,聽眾可以了解他人,了解歷史。配器、和聲、走向是音樂的外在組織形式,借由國風音樂,我們領略的該是其中蘊藏著的中國文化獨特美學,一味追求「傳統模式」必然陷入固步自封。“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給誰?所思在遠道。”《古詩十九首》中的惆悵與《荷兒》一脈相承,相映成趣。國風從未走遠,它一直在我們的血脈中延續,借由音樂抒發傳唱,在時空中長存。 繼“伯樂計劃”和“你好,大學聲”之后,騰訊音樂人聯合TME音樂學堂打造的第三期“國風新潮”創作營再向前一步,聚焦國風音樂,在全新“知行合一”的創作模式下,從主題設計、實地采風等方面傾注全力,以歷史文化增添作品厚度,多樣的表達方式探索國風音樂更多可能性,為文旅發聲賦能。未來,TME將繼續堅持搭建實力新秀與業內權威的合作橋梁,用多樣的形式為音樂人們提供機會,讓越來越多的聽眾領略傳統文化與音樂交織的魅力,為不同風格的音樂注入更具質感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