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工信部等部門發布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和指引后,上海工業企業近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復工復產進度有所加快,物流不暢的問題有所好轉。 目前,工信部設立的首批保運轉666家重點企業中,70已復工復產;中芯國際等重點企業保持高負荷生產,重點行業產業鏈運轉逐漸順暢。在達成首日社會面清零目標的金山區,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清零后的產能恢復工作。 清零區上市公司產能穩步提高 “上海艾錄自3月13日起,所有工廠實施閉環式生產管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公司采取內部輪崗調班制及部分員工居家在線辦公等方式,減少用工總數,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實現模塊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撐,目前產能保持在疫情前的90左右。”上海艾錄董事長陳安康4月22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據介紹,上海艾錄的注冊地、辦公地都在上海金山區。金山區在此輪上海疫情防控中率先實現社會面清零。 另一家位于金山區的上市公司肇民科技的董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3月28日封控以來,肇民科技一直在克服人手不足、原材料供應緊張等困難,持續生產。封控期間,公司在崗員工有130余人,能夠保證生產車間內1/3的機器正常運轉,確保原來的訂單量能夠迅速轉化為產能。公司表示,最大的困難在于物流,公司將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及時調整企業生產經營策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對于今后的生產,肇民科技表示,目前物流緊張程度有所緩解,上下游公司也逐步在復產。公司計劃清零后首先恢復生產能力,進行員工到崗培訓;其次和客戶積極聯系,配合客戶復工復產。 位于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從事壓縮機及泵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等的漢鐘精機,產能也正在逐步恢復中。記者了解到,漢鐘精機自3月28日停產,經歷18天的停擺后,4月14日提交復工申請,4月15日列入金山區第一批復工復產企業“白名單”。目前,漢鐘精機的車間重新運轉已有7天。 漢鐘精機在楓涇的兩個廠區共有1000多名員工,目前行政人員全部居家辦公,車間人員到崗不到300人,已恢復了停工前30-40的產能。隨著人員迅速到崗、車間開動,客戶的訂單也立刻追了過來。目前,限制產能的主要是運能。 在4月20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宣布,金山區和崇明區首日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據記者了解,金山區有近20家上市公司,目前均在根據各自情況籌備進一步提升產能。 力保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發揮 上海市副市長張為4月22日表示,近期,在交通運輸部的統一指揮協調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采取各項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持續發揮,保障公路、鐵路、水路物流運輸暢通。 公路方面,張為表示,上海在4月18日啟用全國統一的《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嚴格落實省界道口“通行證+48小時核酸陰性”“即采、即走、即追”制度。上海還大力推廣中轉站轉運模式,以及更換司機、甩掛等無接觸物流模式,提升貨運效率。同時推出上海港集卡電子通行證,集成車輛、貨物、駕駛員核酸及抗原信息,后者失效通行證即失效,這樣不僅提升了查驗效率,也提升通行證本身的信用。 張為介紹,上海大力推廣無接觸式大宗運輸方式。在港口方面,強化集裝箱“陸改水”,推出涵蓋洋山、外高橋各碼頭至長江及長三角區域港口的水運服務。從實施效果來看,3月上海港完成水水中轉212萬標準箱,占比51.7,環比增長約17。鐵路方面,持續推進海鐵聯運。4月以來,海鐵聯運日均到發1670標準箱,較一季度平均增長25.8。同時,在上海鐵路局的大力支持下,開辟“綠色通道”,全力保障重點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運輸,3月中旬后,已共計完成9萬余噸。 張為強調,疫情發生以來,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功能仍然持續穩定發揮。4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日均仍超過10萬TEU標箱,國際機場入境航班執行率為78以上。后續,上海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公路核酸檢測服務點布局,加快落實貨車司機“即采、即走、即追”等管理要求。同時,持續關注貨運物流方面的問題,及時回應訴求解決困難,切實保障港口機場核心功能運轉正常、貨運“主動脈”“微循環”暢通。 面對疫情導致的運輸難題,中遠海運全力暢通供應鏈物流,在保障產業鏈運轉順暢的同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中遠海運官方微信4月23日消息稱,此次疫情期間,中遠海運集團總部及在滬各級單位重要崗位人員977人現場閉環值守,全力確保在全球航行的1400多艘船舶、投資的58個碼頭和全球航線服務不斷不亂。近幾周以來,中遠海運長三角駁船貨量增幅在20以上,長三角沿江班列重箱操作量顯著提升,同比增長近80。 以重點企業帶動產業鏈協同復工 4月22日,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著重介紹了上海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有序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的情況。 他表示,從重點產業領域看,上海的汽車、集成電路產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隨著上海穩步推進重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汽車領域正在逐步恢復生產,上汽集團三家整車廠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特斯拉均已開始閉環生產,4月19日上汽乘用車、特斯拉第一批整車下線。此外,重要上下游零部件企業正相繼開工,相關物流倉儲企業也陸續復工運作,將有力保障全國汽車產業鏈運轉順暢。 4月24日,記者從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上海666家復工復產重點企業名錄中,嘉定區有125家,其中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97家。嘉定區將進一步制定工作方案和詳細指引,在封閉生產企業繼續生產的同時,加快啟動未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劃定第二批重點企業名單。 上海作為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重要基地,也是全國70集成電路化學品原材料進口口岸,疫情期間,多數晶圓制造廠保持了部分員工閉環運行、不停工不停產的狀態。 吳金城表示,在集成電路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以及芯片設計、裝備制造類企業都在持續提升復工復產水平。其中,中芯國際、華虹集團保持較高負荷生產。 上海臨港產業區4月21日發布消息稱,目前積塔半導體臨港廠區維持著98以上的產能正常運轉,3月生產超目標完成。虹漕廠區也在穩步推進各項“防疫保產”措施,3月完成保產任務,目前平穩運轉,為全面復工復產做足準備。 此外,在防疫物資生產領域,凱寶藥業、3M公司、美迪科等企業正全力保障產線有序運轉。在新材料領域,寶武集團、上海石化、科思創等一批重點骨干企業一直堅持閉環連續運營,為全國的制造業企業提供重要的原材料。 吳金城表示,下一步,上海將不斷擴大復工復產企業范圍,滾動推進,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有序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如汽車行業,以整車帶動關鍵零部件和倉儲物流企業復工復產;集成電路,以制造帶動設計、裝備、封測、材料全產業鏈整體產能提升;并逐步推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船舶海工、先進材料、消費品等重點領域的復工復產,推動產業鏈原材料供應、核心部件配套、運輸物流企業等恢復生產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