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31日,2022年度“數治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治理創新案例遴選活動”結果正式公布,其中在數字經濟和科技抗疫兩個領域,騰訊云“產業大數據分析和決策平臺”案例被評選為優秀案例,騰訊云“碼”上抗疫案例入圍,這標志著騰訊云積極參與數字治理,創新能力獲得行業認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在此背景下,由普華永道、中山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等多方機構聯合主辦的“數治灣區”活動,從大灣區主要城市政府和企業中發掘數十件創新案例,全方位展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治理的創新成果,向外界輸出獨特的“灣區經驗”。 在數字經濟領域,此次獲評優秀案例的產業大數據分析和決策平臺,是騰訊云建立的一套營商環境分析與服務系統。助力包括全國2.4億商事主體數據庫、超過60類企業行為數據和全國結構化后的產業政策數據,進行業務建模和算法分析,在大數據平臺上直觀展示,為產業結構升級、政府決策提供了大量且豐富的數據參考。 以佛山市順德區營商環境優化產業升級平臺為例,截至2021年12月,平臺已完成超過29萬金融畫像,同時提供了一站式金融服務和完善的企業服務效果評估體系,為金融機構和銀行提供授信決策依據,精準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該平臺目前已有11家銀行入駐,發放貸款4721筆共23.64億元,助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在科技抗疫領域,在2020年疫情初期,騰訊云發揮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短短幾天時間在微信平臺上線穗康小程序,一度被稱為廣州人在疫情期間的“第二身份證”,不僅提升了公眾生活的便捷性,還大大提高了社會治理的效率。 不僅如此,“穗康碼”為不同人群打造“特殊”版本,并提供多樣化的貼心服務。比如根據市民的核酸有效期開發了紫碼、藍碼等色塊,為檢查人員快速識別提供便利;上線國際版本,為外籍人士提供多個語言版本;去年高考前夕緊急上線“高考”標志,為管控區內的3000多名考生和教師“保駕護航”。 截至今年2月18日,穗康小程序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了6334萬,“穗康碼”領取用戶4222.37萬,亮碼次數達到了54億次,“穗康碼”基本實現了百分百全覆蓋。據悉,疫情初期,騰訊迅速響應政府號召,開發全民應用“健康碼”,并在2020年2月7日于深圳落地,深圳也是首個落地健康碼的城市。目前,騰訊健康碼累計用戶達13億,累計訪問量達1800億次。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對騰訊云運用大數據輔助政府科技抗疫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數字治理是一個多元參與的場景,騰訊依托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用戶基礎,幫助政府和社會更好地防疫,提高決策的水平和效率。 騰訊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未來將持續提高創新技術能力,為大灣區以及全國各級政府部門提供多樣化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更好地連接和服務政府、企業、民眾三端,為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不斷助力,科技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