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一航人靠人拉肩扛,推動新中國筑港事業起步,形成了“戰風斗浪,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2020年,航一人邁步走向3700米高原,在改革轉型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再次詮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挑戰,永不言棄”的創業精神內涵。形成了: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久馬文化。 2020年下半年,久馬項目團隊來到海拔3700米的四川阿壩紅原縣,邁出了公司走向青藏高原的第一步,和76年前公司創業之初一樣,在陌生環境下,建設團隊再次發揚創業精神,在青藏高原扎穩腳跟。 敬畏自然,不曾屈服的堅強意志 最初來到久馬的,是在廣東沿海完成工程建設的項目團隊。從溫暖濕潤的東南沿海,來到缺氧寒冷的青藏高原,建設團隊中,大部分人都出現了高原反應,頭暈、頭痛,稍微運動就呼吸不暢,眼冒金星。 為了不影響施工,建設者們隨身攜帶氧氣袋、氧氣瓶,實在難受,就吸一口停下腳步緩一緩,喝一口85度的“開水”,泡一碗“嚼勁”十足的方便面。 2020年冬,項目測量隊外出作業時,暴雪突如其來,高原刺骨的寒風裹挾著雪片砸向測量隊員們。隊員們環顧白茫茫的四周,一時間失去了方向,由于沒有通信基站,手機導航也用不了。找方向,雪片從四周飛來;找參照物,四面八方全是高山;找痕跡,來時的腳印早就被風雪掩埋。 怎么辦?測量隊員不屈服,不慌亂,冷靜思考,研究對策。隊員們發現了不遠處有一排電線桿,測量班長當機立斷:“沿著電線桿走,肯定能走到有人的地方。”大家抗擊風雪,互相攙扶,深夜徒步6公里,平安回到駐地。 就這樣,久馬建設者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咬緊牙關,從不屈服,確保了工程順利開工。 條件有限,自力更生的積極品格 工程順利開工后,建設者們因高原反應感到不適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人發生暈厥。但是縣城的醫院,在二十公里外,需要走盤山公路很容易錯過最佳救治時間。 為了能夠讓建設者們在第一時間接受較為專業的醫療救治,項目部自力更生,以專業護士出身的資料員劉星星為基礎,組建了一支高原醫療隊,雖然人員少、醫療器械相對簡單,但是在劉星星的專業指導下,能夠緩解一般的高原反應癥狀。 如今,劉星星的醫療隊已經吸收了三位志氣相投的小伙伴,醫療器械也越來越專業,他們甜美的歡笑,成為了守護建設者健康的福音! 七十多年前,筑港人戰風斗浪,在水工施工領域擦亮了“筑港搖籃”的品牌!今天,久馬建設者們戰缺氧斗嚴寒,為開拓青藏高原新市場,不懈奮進!(王珍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