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的競爭是一場技術的競爭,城市新活力需要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需要立足工業互聯網賦能。因此,工業互聯網被認為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11月25日,2020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對區域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升級進行了深入探討。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張順茂認為:“工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內循環的促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華為推出工業智能體參考技術架構,通過5G、云和AI三大技術融合,更好地幫助工業企業,實現自身升級。” 5G時代,工業智能體成為產業新引擎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勢在必行,但在實踐當中,依然還存在諸多挑戰。 在機械設備管理方面,數據協議繁多,且每個設備的生命周期千差萬別,很難對機器設備統一、清晰地管理;設備聯接是智能化升級的基礎,雖聯結技術眾多,但又各有不足,不能完全滿足工業互聯網的所有需求,且工業系統相對比較封閉,系統和系統之間也難以完全打通;業務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但鑒于設備無法完全聯結,全域數據不能流通,從而阻礙應用的持續創新;AI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引擎,但傳統產業與技術開發之間的行業壁壘較高,人才難以互通,致使企業無法順利地利用AI技術開展工作。 張順茂說:“隨著5G、云和AI三大新技術地普及,他們之間的聚合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成為推動工業企業智能升級的新引擎。” 5G將驅動工業企業真正實現萬物互聯,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聯接保障;云將成為數字世界的底座,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AI將為工業企業賦予真正的智能,讓AI算法、模型與工業KNOWHOW相融合,成為驅動企業邁向智能化的新引擎,幫助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 通過5G+云+AI的應用,一些領先的工業企業已經改變了自己的生產方式,實現了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比如礦山遠程駕駛、港口的遠程操作、礦井生產安全監測、化纖生產全量質檢等。 為了讓工業企業能夠更便捷,快速地進入產業轉型升級,華為融合三大技術,推出了工業智能體參考技術架構,智能體是行業智能升級,邁向全場景智慧的參考架構。它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構建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開放的智能系統。 在智能體架構中,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打通全價值鏈條;算力作為引擎,為智能升級提供澎湃動力;該架構總共包括四層: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和智慧應用。 工業智能體四大創新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自己做的降落傘自己先跳。”張順茂說,“通過采用5G+云+AI建設的智能體已經在華為松山湖智能制造工廠實踐,工廠初步實現智能化。”。 在華為松山湖工廠,工業智能體已經開始實踐,與業務場景結合進行創新應用。第一個是5G室內定位,達到分米級定位;第二個是設備“剪辮子”,用5G替代之前數百公里長的網線,使得機器設備、物料可以自由移動,增加生產柔性,提高生產效率;第三個是邊緣AI檢測,通過5G端邊云協同,實現質檢從“本地計算”到“邊緣計算”AI遷移,大幅提升檢測效率和精度;第四個則是智能物流,通過5G實現AGV的運化智能調度及多AGV協同工作,減少WIFI傳輸不穩定。 家具制造業是一個十分傳統的行業,板材切割造成的浪費,是家具制造廠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通過華為云+AI,對木材切割的排樣方案進行優化,廣東的兩大家具制造企業板材的利用率提升了2個百分點,每年板材成本節省超4000萬。這種算法還可以應用在鋼材、石材、衣料剪切等各個領域。 在燃氣行業,華為與用戶合作打造燃氣行業智能體。通過采用5G+無人機+AI智能巡檢的方法,釋放人力,提升了巡檢效率和質量;通過視頻+AI安全實時監控,發現外部入侵則即刻報警;通過5G+機器人+AI無人巡檢,快速準確識別“跑冒滴漏”安全隱患,及時報警;通過IoT+大數據+AI實現儀器、設備數據實時、采集分析,提前預測故障,降低設備故障發生率。 上述案例都是基于華為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創新應用。張順茂說:“華為遵循三能原則——賦能行業應用開發、賦能大數據挖掘、賦能AI應用,旨在強化平臺能力,提升強大的數據處理和挖掘能力,尊重客戶數據主權,為合作伙伴和用戶提供普惠AI開發平臺和全新的行業AI落地平臺,構建人才和行業模型生態,讓伙伴和用戶人人都能成為AI開發者,讓行業AI應用落地更簡單。” 未來,華為將攜手更多生態伙伴,基于華為云FusionPlant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一黑土地,實現1+N+20(1個數字底座、N個生態伙伴、20個戰略集群)的協同,助力廣東省戰略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與工業互聯網關鍵環節突破,進而推動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