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一直是擺在家長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家長們想要把握住這個認知發展的黃金時,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教育啟蒙,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方法沒用對,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起到相反的作用。那么這個問題到底該怎么解決呢?其實幼學中文就能做到寓教于樂,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本人親測有效。 打開幼學中文APP,一眼看過去,界面觀感非常舒適,有藍天、有白云、有青草、有綠樹。功能主要分了四大版塊:學拼音、學漢字、國學館和故事會。 其中學拼音和學漢字這兩個主體功能采用了趣味視頻教學的形式,里面的IP形象設計的很可愛,聲音也很萌,能夠讓孩子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教學內容還和中國的地理人文聯系了起來,能夠開拓孩子的眼界。 小編和寶寶一起體驗了學拼音里的?i、u、ü?這一節課,剛開始是主人公球球受i、u、ü 三位新朋友邀請去天府之國成都游玩的畫面,之后便通過簡單的自我介紹讓寶寶初步了解了這三個字母,并連帶學習了聲調方面的知識,整個過程非常自然,絲毫不顯尷尬。 在具體游玩時有通過下雨場景的構建,順勢引出了二十四節氣里的“雨水”,并介紹了四川人在這個時節的一些習俗。 我家寶寶學完之后還在吃飯的時候考起了大家來:“爺爺、爺爺,你知道雨水節氣是什么時候嗎…爸爸、爸爸你來說一說,雨水節氣的別稱吧…媽媽、媽媽,你知道雨水節氣四川人有什么習俗嗎?”我們為了配合他,我們都故意答錯。 這下他可神氣起來了,得意的和我們說:“這么簡單地東西都不知道,還是讓我告訴你們吧,雨水是每年2月18、19或者20日,這一天開始天氣開始變暖,但是溫度變化比較大,還是經常要穿厚衣服,所以叫倒春寒。在這個時候四川出嫁的女兒會帶著椅子和…” 看著他抓耳撓腮的樣子,我趕緊接著逗他:“怎么樣,還考我們,自己也不會了吧?”他立即氣鼓鼓的說:“你等著,我馬上去幼學上看!”把我們全家都弄得哄堂大笑。 第三個版塊是國學館,里面包含了80首古詩和40首三字經,點擊屏幕右上角的“譯”字按鈕還有釋義和相關背景介紹,能夠讓孩子更加立體的掌握這些內容。比如點擊《江雪》右上角的譯字,我們就會了解到這首詩是作者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寫,描寫雪中垂釣的老翁是為了表達其樂觀面對生活的勇氣。 第四個版塊是故事會,這一部分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大有益處。比如在《犯錯沒什么大不了》這個故事里,它就通過一個怕犯錯、什么都不敢做的小男孩的改變,讓孩子們在感同身受中了解到了犯錯沒關系,關鍵是要從中汲取教訓,下次將同一件事做得更好。 學齡前的孩子玩心和學習能力都很強,而幼學中文將這兩點巧妙的結合了起來,讓孩子在觀看趣味視頻、跟著球球探索中國地理人文的同時就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全都掌握了,真的很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