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過子時,一燈如星。燈下一個身影正在忙碌著,伏案而作的健碩青年已面有倦色,但雙眼卻出奇的明亮,像極了即將欲曉升起的啟明。青年名叫黃保良,是中鐵十一局二公司常益長鐵路一分部一工區生產副經理。 衣不卸甲,枕戈待旦,為的是盡快具備無砟軌道施工條件而快速投入施工。工作10年來,相伴長夜,已是過慣了的;追夢10年,以鐵建人身份自豪的黃保良,抬頭仰望著窗外的夜空,拿著做好的施組,笑容一如當年那個追夢的少年。 有熱愛才有情緣 2008年,黃保良懷揣著理、夢想踏上了求學的路,讀上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從此與祖國基礎設施建設掛上了鉤,結下了緣。 畢業后,憑借著優異的成績和表現,他順利通過選拔來到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成為了鐵建兒女中的一員。先后參建了合福鐵路、三黎公路、成貴鐵路、金臺鐵路和常益長鐵路等多個重難點項目。從青蔥少年到技術主管、工程部副部長再到主管工區施工生產的副經理,他的蛻變過程寫滿了“刻苦”。 2011年7月,黃保良被分配到二公司合福鐵路項目擔任技術員,主要負責金鍋嶺隧道的技術管理工作。該隧道全長3186.2米,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被業主單位定為合福鐵路安徽段唯一的一座“高風險隧道”。面對挑戰,他白天組織開展現場工作任務,晚上自己埋頭學習圖紙,研究施工方案。每次去隧道現場,他的腰里都會掛著一把尺子,口袋里永遠裝有筆和紙,經常把看到的,不懂的量下來、記下來,再下功夫弄懂,每天到現場最早的人中有他,最晚從工地回來的人中也有他,就是這種堅持和執著,讓他迅速成長。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摸索,歷經2年10個月的長期攻堅,金鍋嶺隧道最終安全、優質、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務,并且實現了“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環境零污染”的管理目標。在合福公司組織的隧道專項檢查評比中,該隧道多次被評為隧道施工管理優勝紅旗、優勝隧道工點,成為合福鐵路全線隧道施工“安全、質量、進度”管理的“標桿”和“榜樣”。 2014年7月,黃保良調到成貴鐵路擔任工區技術主管。面對群山環繞、氣候多變且地形復雜的惡劣施工環境,黃保良沒有退縮,相反帶著一支十幾人的年輕隊伍更加刻苦鉆研技術,奔波于云貴高原山區,在10.255公里的施工線上留遍了他們青春奮斗的足跡。 “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有釘釘子精神,再苦再累,也要干好。”憑借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他始終以嚴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邊的同事。時光輪回,四季交替。他與技術團隊成員戰酷暑,斗嚴寒,穿叢林,越高山,一次次現場勘查、反復琢磨,一次次模擬作戰、精細推敲,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有奮斗才有精彩 靈江特大橋是金臺鐵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也是國內單線鐵路最大的五跨三連拱組合結構連續梁拱橋。上跨靈江航道、馬上線公路、S327省道、臺金高速公路,施工環境異常復雜。在施工中不但要保證靈江及相鄰公路的正常通航通行、還面臨著深水基礎施工、大跨度連續梁施工線形監控等一系列施工難題,多項數據打破公司乃至集團內的歷史記錄,是名符其實“刀尖上的舞蹈”。 “來到金臺鐵路項目部后,我幾乎沒睡過一次安穩覺”。2016年7月,黃保良被調到金臺鐵路項目一分部,先后擔任主管施工生產的副經理和主管一分部全面工作的工區經理。回首靈江特大橋建設過程中的那些日日夜夜,黃保良的心至今仍是沉甸甸的。 作為浙江省主導建設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對暢通浙江沿海及金臺沿線與浙中地區、皖贛及中西部地區的貨運交流、促進沿線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而靈江特大橋能否按時完工,也決定著項目能否按期通車。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黃保良和他的團隊們一天當作兩天用,白天晚上一起干,先后制定出臺了20多項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將施工工藝、施工方法等作業標準落實到每道工序、傳達到每個作業面、灌輸到每個工人。 “對外行來說,無論在哪兒建橋,工序工藝和技術都是一樣的。但對我們工程人來說,每一座橋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次建橋,都是一次新的科技攻關。”黃保良告訴筆者。大橋開建后,地層狀況、施工管控遠比想象中復雜,各種不可預期的一系列難題接踵而至,安全、質量、工期等壓力之大前所未有。針對大橋工程難、技術新等特點,項目部和工區共同成立了技術創新攻關團隊,他們根據工程階段性進展,開展有專項性、針對性的科研創新工作。先后攻克了“深水基礎冬季施工技術”、“鋼圍堰設計、加工、拼裝、下沉、糾偏施工技術”、“大體積混凝土冬季施工技術”等科技攻關課題,通過采用“新型C-O型鎖扣鋼管樁圍堰”、“樁頭和墩身施工環切工藝”、“深水長大樁基氣舉反循環施工工藝”等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減小了安全風險。 新工藝、新工法、新工裝,有力地保證了工程質量和安全。2019年4月21日,靈江特大橋順利實現主跨連續梁合龍,邁過了施工最大、最難的一道坎。 有夢想才有未來 “我的夢想是修建一座子孫后代都能記住的鐵路工程,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不管成功與否,我都愿意為此付出一生。”工作以來,黃保良從未停下過追夢的腳步。 2019年6月,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成功中標常益長鐵路項目。作為國家規劃的“八縱八橫”路網中渝長廈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湖南省的“天字號”工程,該項目的承建對公司創譽鐵路市場、提升區域經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由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6標段全長17.806公里,其中一分部一工區全長10.544公里。對于工程進展,作為主管施工生產的副經理的黃保良終牽掛在心頭。 岳臨高速特大橋全長631.63米,具有16個標準節段,為全線最長跨度的連續梁,且上跨許廣高速公路(岳臨段),存在澆筑難度大、施工時間長、安全風險高等困難,是常益長鐵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為確保順利合龍,黃保良和他的團隊們研究出了“采用掛籃移動、懸臂澆筑的工序工藝,重點是對掛籃施工及梁體線性進行控制。”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他組織項目技術人員反復研究、科學配比,確保混凝土在初凝前澆筑完成;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質量培訓,搭設高空作業平臺,四周兜底進行安全防護;組織精干技術力量對移動掛籃、梁體鋼筋綁扎、模板加固、混凝土澆筑等方面嚴格把關、確保規范施工;采用泵車等專用機械,確保混凝土的對稱澆筑。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克服了工期緊、任務重、征拆難、跨岳臨高速公路施工風險大的四重挑戰,比計劃工期提前15天完成連續梁澆筑施工任務。 “對于我們工程人來說,工匠精神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和品質。”在黃保良看來,堅持工匠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精益求精,建設并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優質工程是鐵路建設者的責任和擔當。近年來,他主管的工程,不僅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并多次榮獲業主單位“優質樣板工程”榮譽。2019年9月,在常益長鐵路全線開工建設的關鍵時刻,為統一標準、規范施工工藝流程,業主將常益長鐵路一分部承建的拌合站、中心試驗室、鋼筋加工廠智能信息化系統列為標準化臨建工程,六甲沖大橋鉆孔樁施工工藝工法列為樣板工程,而組織開展了100多人的大型觀摩交流會,給全標段標準化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唯實干才能成就夢想,唯奮進才能贏得未來。”黃保良說,趕上一個好時代,進了一個好企業,有了一個好平臺,沒有理由不努力,也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有發自內心的幸福。 在人生的賽場上,勝利者并非起點最高的那一個,而是最懂得堅持、持續努力的那一個,黃保良正是后者。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鐵路建設者,黃保良篤行擔當,以青年之奮斗,青春之汗水,追逐著鐵建夢,中國夢,胸前的黨徽映照出這位年輕奮斗者的激情和不懈前行的身影……(文/唐業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