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眾多國企、民企以及社會各界各施所長,因地制宜開展幫扶工作,充分展現了各自的政治使命和社會擔當。 自2001年國家的扶貧工作進入新階段開始,央企華潤集團旗下的零售類企業華潤萬家下稱“萬家”就開始積極投身扶貧事業。2015年開始,萬家以“產銷對接”為抓手,走上了消費扶貧的特色扶貧路。隨后,萬家持續深入調研貧困地區產業特點,根據對鄉村地區脫貧、發展進程的研判,結合企業優勢,適時推出了聯動多方力量的鄉村振興項目“萬鄉煥鄉計劃”。 站在鄉村振興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萬家以“聚焦精準”“輸血和造血并行”“效益最大化”為理念,聚焦“產銷對接”“技術振興”“教育振興”“就業振興”“生態振興”“管理振興”“女性幫扶”“救災幫扶”八大方面,走出了一條具有萬家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聚焦消費扶貧,探索“產銷對接”新模式 萬家作為國有控股的大型零售連鎖企業,應當如何根據自身行業特點、發揮自身優勢、統合多方資源參與精準扶貧?萬家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深入出產特色農產品的縣鎮鄉村后發現,對于這些地區的老百姓來說,連接市場能力不足、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是最大的問題。如何讓農民種的好東西可以賣出去?萬家于2015年開始,確定以“產銷對接”的扶貧模式,通過產地直采、打通農超環節,為農戶解決運輸、銷售的后顧之憂;同時,在田間地頭新鮮采摘的農產品,也能以最快的速度端上消費者的餐桌。 中衛市沙坡頭區的村民們就是萬家開展“產銷對接”的受益群體之一。中衛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地處寧夏平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由于海拔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土地富含豐富的硒資源,十分適合水果種植。雖然擁有如此優越的天然資源稟賦,當地村民蘇海東在十幾年前卻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回憶起以前的日子,蘇海東頗為動容:“以前沒有這個硒砂瓜地,一年四季只能出去打工。一年在外,也掙不了多少錢。”十多年前,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蘇海東開始種植硒砂瓜,這是一種獨特的種植技術,通過壓制十幾公分的硒砂土層,種植出富含多種礦物質的硒砂瓜。瓜地種植起來了,但是一到收獲季,他又要開始犯愁:這么多的硒砂瓜要怎么賣出去呢?他只能自己找車去周邊的省份賣瓜,價格卻只有幾分錢到幾毛錢。辛勤勞作一整年,卻沒有換來收入的提升,讓蘇海東十分犯愁。 如今,在與萬家達成收購合作以來,蘇海東就不再為銷路發愁了。他只要按照萬家給出的品控標準挑選西瓜、運往村頭交貨,任務就算完成了。在村頭,專業的碼瓜師傅會將西瓜在運輸車上碼好,減少沿途磕碰;隨后,新鮮采摘的硒砂瓜由萬家專業物流系統發往區域配送中心,再通過質檢以后就可以登上全國各地的超市貨架,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能吃上甘甜、健康的正宗硒砂瓜。在解決了銷路問題之后,蘇海東只需要專注于擴大種植規模和管理種植生產質量。如今,蘇海東的瓜地規模已擴充至五、六十畝的面積,一年能收獲硒砂瓜三噸多。在中衛,許多像蘇海東一樣的瓜農,現在都在老家買房買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了兩千多公里以外的廣西百色。百色是我國著名的芒果之鄉,這里特色的“桂七芒果”肉質細膩、果香濃郁,被稱為“芒果界的勞斯萊斯”。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廣西小伙小梁說,在十幾年前,“百色的芒果很愁賣。”“對種植戶來說,自己賣芒果費時、費力,只能幾家人湊在一起,沒到收成季節就包車出去賣芒果。銷售不方便不說,銷量還很不穩定”。當時在讀大學的小梁,敏銳地捕捉到了百色芒果中蘊含的商機,在畢業后與同學一道創業,通過電商渠道售賣芒果。但電商渠道畢竟銷量有限,為了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小梁和萬家進行合作。 “現在萬家來了以后,直接我們的芒果地里收,省了很多的物力和人力,給的價格也很合理。”小梁發現,相比其他的采購商,萬家對于芒果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們對接的客戶很多,說真的,對質量要求最高的就是華潤萬家。不論對單果的要求還是果皮的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客觀上這個其實也有利于我們去打出百色芒果的品牌”。由于萬家超市遍及全國,大大拓寬了百色芒果的銷售范圍,進一步帶動當地的“芒果經濟”發展。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了芒果種植的行列,芒果種植區域甚至超出了百色的行政區域、延伸到了周圍的其他縣。 從2015年開啟產銷對接扶貧模式以來,萬家已經在江西、甘肅、寧夏、廣西等15個省份,以生鮮直采的方式采購了超過6萬噸的優質特色農產品,采購金額逾3.4億元,幫助大批采購地農戶脫貧,共同奔向幸福小康路。 建設產業基地,打造特色品牌 通過產銷對接,萬家成功地幫助貧困地區村民解決了“好貨愁賣”的困境。但依靠“輸血”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如何幫助貧困地區實現長期的“造血”功能,讓當地特色產業長期持續發展下去,則成了萬家人面對的新課題。 萬家充分發揮自身深耕零售行業的優勢,通過對消費需求的洞察,實行建設產業基地、推動訂單化的種植和養殖、打造特色產品品牌的整體戰略。萬家助理總經理徐之江總結道:“萬家的優勢是直面市場。我們在全國擁有3000多個門店,5000多萬的會員,每年服務超過了10億人次。所以我們能清晰的了解到,不同層級的消費者,在不同消費場景的商品需求,并且應用大數據開展規劃和精準營銷。因此,在直采的基礎上,我們推動了訂單化的種植和養殖。” 江蘇省盱眙縣沿河村,是萬家建設產業基地、進行訂單化種植的經典案例。沿河村坐落在淮河沿岸,是淮河水自然淤積形成的灘涂地帶。該地土質松軟、富含營養,適合蔬菜種植,當地也一直盛產各類蔬菜。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先天的地質條件并未給當地村民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受限于產銷信息不對稱、種植技術滯后和缺乏成熟品控方法等因素,村民們的蔬菜“豐產不豐收”。在2008年,由于缺乏統一規劃、扎堆生產,曾經讓沿河村種植的幾百噸大白菜嚴重滯銷。 而如今,通過萬家的訂單化種植生產模式,沿河村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2009年,萬家旗下的蘇果超市在沿河村建立了農超對接蔬菜基地。蘇果從產品源頭對蔬菜基地的土壤、空氣質量、化肥使用進行安全管控,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規劃種植品種,還對當地農民進行生產培訓。現在,來自沿河村的蔬菜24小時之內就能從位于南京市郊的配送中心登上安徽、江蘇的超市貨架,形成“生產amp;rarr;采摘amp;rarr;物流amp;rarr;銷售”的產業模式。 沿河村村民在菜地里采摘新鮮蔬菜,準備運往村里的配送集散點 新鮮采摘的蔬菜,通過萬家物流系統迅速配送至周邊省份的萬家超市 截至2020年12月底,萬家已在江蘇盱眙、江西廣昌、寧夏中衛、安徽金寨等地建立起34個生鮮農產品基地。萬家每年持續增長的農產品采購數量和金額,進一步推動了當地農戶作業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改造的發展,吸引了不少外出的村民回鄉創業、以及外地村民趕來務工,有效提振了當地鄉村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成為扶助當地發展的“產業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