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來臨,傳輸速率、帶寬容量的提升,正在引爆信息傳輸數量呈現指數級增長。 權威咨詢公司Ovum預測,5G用戶的月平均流量將從2019年的11.7GB增長至2028年的84.4GB。加之物聯網連通大量智能家居,如今個人數據逐漸由設備轉向云端,個人在云端的數據存儲和加工處理需求都在激發,走向線上化、全天化、全場景化。 作為線上主流存儲介質、互聯網最早的產品之一,網盤的價值正在不斷放大。業內觀點普遍認為,網盤行業將再次迎來快速發展與演變,從而真正走向另外一種形態:云服務操作系統——不只是存儲工具,更是跨硬件的用戶個人數據一站式操作系統。 然而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里,表面上經歷過很久興盛期的網盤業務,實際上一波多折。如今站在5G的風口上,網盤生意到底該如何經營下去? 行業多年盈利困局 早在3G時代的2009年,華為推出了華為網盤,標志著國內最早運營網盤的服務商誕生。自此之后,像百度、騰訊、阿里、新浪、網易、360等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網盤行業成為了各大巨頭眼里的“香餑餑”,甚至OPPO等一些手機廠商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網盤產品。 為了爭奪市場用戶,巨頭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對用戶免費提供網絡儲存空間,試圖燒錢換市場。你送5G、我就送10G,這樣的惡性競爭最后增長到了2T。作為3G時代的網民,很多人還在拿著功能機看小說度過閑暇時光,而且當時大部分視頻都只有360P、720P,遠遠超出當時用戶的主流需求。從后來看,當時各服務商其實都沒有看到網盤的真正價值,持續提供“免費午餐”顯然難以為繼。 千萬用戶基數之下,網盤服務商的服務器等硬件以及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微薄的利潤與高額的投入成本形成了強烈的對比。2016年,360網盤僅在儲存、服務器、帶寬三項成本每月的成本就超過了4000萬元,而會員付費用戶僅僅只占2億用戶的0.1。這種情況下,各服務商們想要獲得盈利顯然是遙遙無期的,苦苦支撐一段時間后,大多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關停或轉型。 大浪淘沙般的行業洗牌后,喧鬧的競技場上只剩下百度網盤、騰訊微云等少數玩家。根據Quest Mobile數據顯示,百度網盤的注冊用戶數量已突破7億,市場份額占比高達85,位居第二的騰訊微云市場率不到其十分之一。此外,在人均使用時長、人均啟動頻次、滲透率等細分數據上,百度網盤亦處于領跑狀態。 事實上,網盤是一個舶來品,美國的網盤公司走的就是收費路線,網民也愿意為云存儲業務付費,以其中的佼佼者Dropbox公司來說,在2019年就實現了16.6億美元的營收,幾乎全部來源于付費,而且營收增速常年保持在25以上。即便如此,該公司也一直陷在虧損泥沼,沒有實現真正的盈利。 更何況中國用戶早已習慣“免費午餐”,付費習慣養成路途迢迢。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盡管有過半受訪用戶表示支持網盤會員收費,但同時也有44.5受訪個人網盤用戶不滿意非會員使用功能受限。這也意味著,網盤市場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極度撕裂的市場。這就使得傳統網盤業務要在中國實現盈利變得更加艱難了。 發展十余年后的今天,網盤生意到底該往哪走,存不存在真正可行的商業模式? 云服務或成網盤未來引爆點 需要指出,網盤業務是典型的不具備規模效應、而是累計效應的互聯網業務。每增加一個用戶,成本都會成倍數遞增。像百度網盤,支撐它7億注冊用戶需要付出的帶寬成本、服務器成本就是一筆用戶無法感知的昂貴支出。以其陽泉數據中心為例,按每塊8TB硬盤2000元,每個服務器1萬元來算,光硬件成本就得 19.6億,平均每 TB 319.5元。硬件之外,陽泉數據中心每存1TB的數據,需要的電費和帶寬費每年也得 106元。 這也意味著,對于網盤這門生意而言,“節流”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可持續發展,關鍵還在于“開源”。以存儲模式為基礎的傳統網盤服務,其發展空間永遠是有限的。在它基礎上緊跟廣大用戶對網盤功能需求變化,持續更新迭代,不斷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不斷增加使用場景,提供具有特色的增值服務,才是未來網盤發展的主要方向。 2019年,百度網盤最早提出從工具向操作系統的轉型戰略,大力發展云服務。經過這兩年摸索,百度網盤的云服務生態已初具規模。2020年9月份,百度網盤在最新發布的11.0版本中,集中將云加工、云解壓這些網盤的云端數據服務打包起來。新版本發布之后,很多用戶開始反饋:“才知道百度網盤不止是一個存儲工具,原來還有那么多云端服務。” 例如,百度網盤持續更新在線視頻播放功能,從一個簡單的播放,到高清播放、倍速播放、投屏播放;將相冊獨立出來,成立一刻相冊,滿足用戶收藏、管理的需求;運用百度的AI技術,提供文字轉音頻功能;引入美圖秀秀、云沖印等第三方小程序產品。 這種云服務能力,使得百度網盤有了從工具向平臺躍遷的趨勢。日積月累,百度網盤從當初單一的“云U盤”屬性,轉變成初具規模且能覆蓋工作、生活、娛樂等全場景的云服務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場景中,百度網盤基于日趨完善的文件編輯處理功能,已經成為了協同辦公、移動辦公的必備工具之一。在trustdata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關于移動大數據最新一期報告顯示,商務辦公應用板塊中,2月主流商務辦公類應用日均啟動次數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釘釘、企業微信及百度網盤,三者同比漲幅為漲幅分別為131.4、45.2及52.5。而對于學生等一些特定用戶人群,百度網盤提供的視頻在線播放、筆記記錄以及文件歸類、收發作業等功能也愈發滿足學習場景下許多學生的需求,而不只是學習課件的存儲倉庫。 總的來看,百度網盤已經從個人原始需求驅動的工具模式,升級為個人云服務驅動的平臺模式。那個為運營成本、用戶口碑困擾的百度網盤終于逐漸走出了困局,日趨接近它最開始想要成為的模樣——一個綜合云操作系統,并且這些云服務及為用戶創造的新價值,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用戶看見。 擁有7億強大用戶基礎的百度網盤,正在通過云服務連接合作伙伴,它擁有無限的擴展空間,這種模式恰似如今的微信,通過積累用戶獲取、擴展服務商業機會。網盤業務發展十余年來,中國互聯網巨頭們一直求而不得的商業模式,在百度網盤近兩年的探索中,似乎找到了向好的跡象。 乘著5G、物聯網、AI技術應用的東風,基于個人數據的云端處理服務已經成為了網盤業務新的商業變現新風口,未來的網盤競爭基本將圍繞個人云服務生態而展開。云服務生態越完善的產品,就能給用戶提供更多在存儲之外的增值價值,建立更強的產品競爭力。網盤行業能否在5G時代抓住時代機遇乘風破浪?大家正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