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業額創下三年新高之后,聯想集團2018誓師大會于4月17日在北京鉆石球場舉行,此次匯集了近六千名員工的盛會,與近日聯想緊鑼密鼓在美國羅利、希臘雅典和日本東京四城三大洲舉行的誓師大會共同拉開聯想新財年的序幕。楊元慶用一套“一二三四五”的組合拳謀劃新財年,即“一個聯想,兩大轉型,三波戰略,四場戰役,五個小目標”,并要讓智能化嵌入到“三波戰略”的每一個業務、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中。 新財年開局,楊元慶顯得格外自信與樂觀,其對聯想復蘇的篤定與上一財年的強勁業績密不可分,雖然聯想目前還沒有披露全年的業績數字,但從第三財季的營業額達到三年新高和利潤同比增長50%來看,聯想的轉型與變革已成效初顯。 去年4月,也是在誓師大會上,楊元慶正式向全體員工宣布了三波戰略,時隔一年,業績的增長與智能化變革的有力推進,充分證明了三波戰略行之有效,這也成為楊元慶帶領聯想向新高度進擊的勇氣。 三波戰略——守江山與開疆拓土的平衡術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智能互聯網已經成為繼移動互聯和PC互聯網之后的新趨勢。聯想所面臨的,不僅僅是行業的變革,而是技術革命引起的社會變革,用戶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單一的硬件設備廠商已經不足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面對時代交替過程中新舊商業格局的變換,成立于1984年的聯想在如何把握新機遇方面自然不乏預判能力。自2016年開始,聯想就圍繞不同的細分客戶,對組織模式進行了調整,對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集團、數據中心業務集團進行了業務重組,并對移動業務集團進行了組織架構和產品的深度調整,整體優化了端到端的業務模式。2016年底,聯想將之前延續了多年的“保衛+進攻”戰略演進為“三波戰略”:第一波是個人電腦業務,要保持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第二波是移動和數據中心業務,要將它們逐步建設成新的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第三波是打造“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 由三波戰略的布局可以看出,前兩波是基于當下業務的發展狀況制定的,而第三波則是面向未來制定的,充滿想象空間,是對新型智能設備和“設備+云”的押注,正如楊元慶所比喻的,它們是田里的莊稼,需要精心的耕耘與耐心的等待才能收獲碩果。 如果說前兩波是守江山,那么第三波就是開疆拓土。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一手緊握現有優勢,一手把握整合機會,乘機擴大版圖,從而提高對其他業務的輻射能力,這或許才是守與攻的上策。 這套打法換來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保持了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 -數據中心業務取得創紀錄的增長,PC之外的第二大引擎呼之欲出; -移動業務2017年在北美、西歐分別實現了高于大市42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的同比增長,在拉美市場的全年銷量同比增速達到市場的8倍,并且在拉美最大的4個國家全都位居亞軍。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場需求不穩定而讓眾多品牌都難以拿下的巴西市場,聯想歷經四年的披荊斬棘,市場份額已穩居第二。 以上業績的突破,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個人電腦業務更關注長跑能力,不糾結于短期市場份額排名變化。具體而言,一是聚焦在高增長領域,比如游戲電腦和工作站,聯想在細分市場的深耕使這兩塊業務的業績都增長到十億美元以上。二是為傳統PC拓展新的盈利空間,通過Smart Lenovo智慧聯想等應用讓用戶實時連接云端并獲得豐富的服務,讓PC搭載“云翅膀”升級。 其次,數據中心業務快速打造銷售能力,以合作模式填補產品組合的空缺。在新技術方面,開發超融合架構和軟件定義的技術,并優化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業務模式。這些措施讓聯想全球所有大區的營業額在第三財季都取得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其中中國區的增長勢頭尤為強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扭轉了虧損的局面。同時,在全球化的策略下,聯想的移動業務加強了在拉美的領導地位和盈利性,大力推動了在北美市場的突破,從而在拉美實現了市場8倍速的增長,在北美這個幾乎沒有增長的市場,銷量提升了四成。 此外,聯想搶先布局智能生態,智能設備、“設備+云”、“基礎設施+云”三管齊下:在智能設備方面,通過Mirage AR頭顯、智能顯示、ThinkSmart Hub 500智能會議系統等一批新奇的產品,引領著新興領域市場;在“設備+云”方面,通過為設備連接豐富的視頻、音頻以及游戲等內容,從而獲得更多用戶;在“基礎設施+云”方面,打造了自己的行業大數據平臺,已經擁有50多個企業級客戶。 謀未來——以智能化為核心主軸貫穿三波戰略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市場之廣闊與機遇之巨大,讓任何一家中國科技企業都無法置身事外。聯想的三波業務能否和智能充分結合,關系著業務的可持續性,也關系著整個企業的站位和升級。楊元慶在誓師大會上重點談到了要全面擁抱智能化,提出要做智能化時代的尖兵,把智能化嵌入到三波戰略的每一個業務、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 楊元慶首先強調了設備的智能化,它不僅貫穿第一波的PC和第二波的手機,還包括第三波的智能音箱、智能顯示、AR/VR,以及面向行業的商用IoT設備。所謂智能化,需要實現以下功能:設備能夠實時連接、永遠在線;設備之間能方便地協同,比如智能音箱,可以像遙控器一樣開燈關燈,調節溫度;設備嵌入語音引擎、計算機視覺引擎,可以聽得到,看得見,說得出;設備能基于大數據理解人;設備能無縫地連接到云內容、云應用和云服務。 楊元慶將以上的功能總結為五個連接,即設備與網絡,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設備與數據,設備與服務。 這五大連接將產生海量的數據,對這些數據的運用可以使設備更加聰明,同時為行業的智能提供動能。而決定這數據能否轉換成智能的,是計算力和算法。在計算力方面,在全球TOP 500超級計算機榜單上,聯想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廠商,楊元慶表示有信心在三年內拿下全球第一。另一方面,要讓數據得出有價值的洞察和解決方案,還需要先進的算法。目前,聯想已經打造了行業大數據平臺,擁有50多家企業級客戶,運營著高達12PB的工業數據,未來將推動人工智能向各行業的滲透,這正是楊元慶今年在兩會上提出的“智能+”理念。 楊元慶指出,通過打通數據、計算力、算法這三個智能化的要素,能夠形成完整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構成行業智能。未來,行業智能將有如水滴滲透入各行各業,形成智能時代的新藍海。 為了占領藍海,聯想已從自身實踐起步,逐步積累智能化經驗,聯想已經可以用聊天機器人回答50%以上的客戶咨詢,在供應鏈環節,通過機器學習來提高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在13周以上的相對長期需求預測方面,機器預測比人的準確率高了2倍。聯想將把這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逐漸擴展到制造、醫療、零售和工業維護等企業。 四大戰役與五個小目標——智能化與客戶導向全面升級 三波戰略中的第三波,+云,是設備向“設備即服務”轉換的關鍵,也是聯想轉型的難點,“智能”決定著設備和基礎設施能否真正與云內容和云服務連接。結合自身智能三要素的優勢與經驗積累,楊元慶在誓師大會上指明了新一年要打的四場戰役:個人電腦,繼續保持領先的盈利能力;移動業務,積極求進,滿血圖新;數據中心,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人工智能,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楊元慶還制定了智能變革與客戶導向的量化小目標: 新型智能設備營業額達到10億美元; 軟件和服務總營業額達到20億美元; PC增值服務滲透率提升1個百分點,明年再提升1個百分點;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營業額達到15億美元,軟件定義營業額翻番; 充分利用工業IoT和大數據技術,讓垂直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的營業額和客戶數各增長3倍! 細看以上目標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業務的量化指標都是“營業額”,唯獨第三點與眾不同,提出了“PC增值服務滲透率”這一指標。按照聯想的測算,以PC為例,每增加一個點的滲透率,就會帶來3.3億美元的營業額,1.3億美元的利潤。聯想目前的滲透率是2.8%,而惠普是4.8%,如果聯想可以實現“提升1個百分點,明年再提升1個百分點”這一目標,那么其將在明年趕超HP。 事實上,聯想近年來一直都在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積累,已經構建出了一個客戶導向的體系,這一體系包含客戶體驗、業務模式和服務型業務三部分。 在客戶體驗方面,聯想致力于圍繞產品設計、產品質量、購買便捷性、交付的及時性、售后支持和品牌知名度,打造最佳的客戶體驗。去年,聯想在以上方面幾乎都得到了提升,其中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更是把90天內初次故障率降到了歷史新低。而在今后,客戶體驗將占到聯想每位員工KPI的五分之一。 在相關業務模式上,聯想正試圖通過經營用戶和粉絲、建設直接通達用戶的銷售通路以及打造高粘性、高忠誠度的訂閱模式,從而提升用戶的重復購買率,優化其業務模式。新財年,聯想的目標是將直接通路產生的營業額的占比提升到40%以上,還要讓訂閱用戶數翻番,達到8500萬。 客戶導向的第三部分——服務型業務,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圍繞設備硬件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以及楊元慶近來強調的智能化行業解決方案之外,還包括聯想基于其在設備上的優勢所“賦加”的服務,即前文提到的“設備+云”。 楊元慶強調,要把客戶導向的轉型推向深入,需要有清晰的目標、考核、激勵,因此每個團隊,每個領導者都要自我檢查。 如果說在上一財年,楊元慶用亮眼的業績兌現了其在去年下半年對外許下的“公司將很快走向盈利性增長軌道”的承諾,那么在新一財年,隨著智能化與客戶導向越來越深刻地嵌入聯想的各項業務,聯想要實現其新目標也并非遙不可及,螺旋式上升的聯想,正向新領域、新高度進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