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江西萍鄉訊:日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萍蓮高速項目辦在萍鄉市組織召開“萍蓮A5標蓮花隧道不良地質施工處治專家咨詢會”,會議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工程物探技術學科帶頭人周黎明等專家,圍繞隧道建設難題進行研討“支招”,助力破解萍蓮A5標項目蓮花隧道涌水突泥和圍巖變形等復雜施工難題。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二級咨詢張丕界,中鐵十一局二公司黨委書記萬子兵等領導和專家代表共40余人參加了會議。 蓮花隧道全長3210米,為萍蓮高速全線最長隧道。該隧道左洞最大埋深317米,右洞最大埋深330米,共穿越9條斷裂帶,隧道巖性等級均為V級。主要地質為中風化砂質板巖、中風化砂巖、粉質泥頁巖及鈣質泥頁巖,隧址區內裂隙密集帶內巖體較破碎、易涌水,堪稱隧道建設的“地質博物館”,施工難度極大,安全風險極高。此次蓮花隧道突發涌水突泥、塌方、圍巖變形等現象,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集團公司已經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研討解決方案。 會前,專家組及相關參建單位負責人對隧道涌水突泥、塌方和圍巖變形現場進行了現場踏勘,詳細察看了隧道隧道掌子面圍巖、隧道內的施工現狀和地質情況,詳細了解蓮花隧道的地質水文情況、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研究了涌水、突泥的殘余物,有效獲取了現場的具體信息。 會上,在聽取了設計、施工等單位的匯報后,與會專家從各自專業角度進行了分析,經過充分討論后形成了統一意見。他們一致認為,對于隧道進口端富水破碎帶及巖溶發育地段,應采用孔探和物探相結合進行超前探測和突水突泥風險預報。對于隧道出口膨脹性軟弱圍巖地段,應加強支護結構,根據監控量測結果設定預留變形量。另一方面,對于隧道出口因圍巖變形導致的仰拱縱向開裂等現象,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對圍巖、初支和襯砌的變形及應力進行監測,依據變化情況,動態調整設計,確保隧道早日實現貫通。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圍繞如何有效克服蓮花隧道突發涌水突泥以及塌方等難題發表了權威性見解,并從隧道施工組織、開挖支護、風險預警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二級咨詢張丕界對與會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誠摯感謝。他指出,此次會議形成的《意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針對性、預測性,為蓮花隧道后續施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辦法。他要求項目部要明確思路,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制定詳細的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和隧道施工搶險應急預案,保證隧道施工安全、質量和進度。 中鐵十一局二公司黨委書記萬子兵高度贊同與會專家提出的蓮花隧道不良地質施工處治處理意見,表示項目部將會認真整理、消化和吸收院士、專家咨詢意見,全力以赴地建好蓮花隧道工程。 通過咨詢會與會院士、專家提出的意見和舉措,對蓮花隧道涌水突泥、塌方和圍巖變形等問題處理起到了助推作用,為工程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為響應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和業主單位品質工程建設號召,中鐵十一局二公司萍蓮A5標項目第一時間成立品質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攻關小組、實施小組和專家小組。同時以標準化管理為基礎規范隧道施工流程,以機械化配套為支撐提升安全質量水平,以信息化管控為抓手提高整體作業效率,以專業化提升為根本創新工藝工法工裝,以智能化建造為引領探索品質工程升級,全面提升隧道施工質量安全管控能力,致力于將蓮花隧道打造成萍蓮高速全線的精品工程、創新工程、綠色工程、民生工程、廉潔工程。 參加會議的還有江西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管理處、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西省交通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中鐵十一局東南區域指揮部副總經理許智能,中鐵十一局東南區域指揮部總工程師楊學林,中鐵十一局二公司副總經理朱建明,萍蓮A5標項目負責人等。(文圖/唐業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