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拍攝于2007年陜西隴縣,江鈴溪橋工程的第一座橋,在這里誕生,連接通往山外的最后一公里。 這份笑容,記錄于2015年四川高縣,江鈴溪橋工程的第230座橋,讓孩子們上學的路,不再蹚過河水。 這幅畫面,綻放在2019年江西贛州,江鈴溪橋工程的第366座橋,在綠水青山里啟動,農業機械可以通過這座橋,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段心情,盛開在2020年西藏墨竹,江鈴溪橋工程的第412座橋,在世界的屋脊溫暖牽手,情滿雪域…… 它沒有城市高架的繁華,也沒有跨江大橋的雄偉,甚至沒有風景橋的那般漂亮。但它筑在了很多人的心坎上,托起了很多人的希望。它的名字叫江鈴溪橋,到今天,已整整十三年。 13年的時光,可以把青絲變為白發,可由少年長成青年。但13年,堅持做同一件事,做好它,有意義,并不容易,除了匠心和初心,還要有恒心和信心。精準扶貧的浪潮波瀾壯闊,江鈴溪橋工程融入其中,或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貼緊現實需求、解決困難問題的初衷,令人怦然心動。 2019年,江鈴溪橋工程的志愿者們,將建橋所到的地方、親身經歷和真實故事,制作了一部名為《橋》的紀錄片,獲得了中國公益映像節的“企業社會責任獎”和“優秀作品獎”。獲獎理由,并非影片需要多么高超的制作技藝,而是江鈴溪橋工程本身所賦予的新意,讓很多人感同身受。 善念是世界的光源,所有參與江鈴溪橋工程的人,都愿以這段頒獎詞激勵自己。2007年,江鈴汽車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創辦了江鈴溪橋,這一中國汽車行業持續時間最長、最有影響力、最具創意的扶貧工程。13年來,3000多萬元溪橋專項資金注入其中,一萬多名江鈴志愿者傾心加入,3000名車主熱心響應,百萬市民愛心助力,一個日益壯大的筑夢團隊,很多平凡英雄,雖在勛章之外,卻在故事當中。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3年初心不負,13年跋山涉水,那些走過的路,那些感人的場景,依然那么清晰。13年來,江鈴溪橋工程的足跡,鐫刻在25個省自治區市、128個縣,惠及群眾達60多萬人。讓過河者有其橋,讓田野更希望,讓更多的人“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 世上最美的地方,不僅在遠方,更在你我身旁。江西是江鈴的家鄉,描繪新時代江西新畫卷,著力日新月異的偉大建設,江鈴汽車做強產業硬核,讓脫貧攻堅的著色能力充滿創想。13年來,81座江鈴溪橋立在秀美的江西大地上,為家鄉建設增添了溫暖的質感。橋雖平凡,但不渺小,每一座橋,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能量。橋雖不長,卻連接著此岸與彼岸,連接著山里與山外,把個體與世界連成一片。 走在2020這個小康之年的重要節點,江鈴溪橋工程的心路歷程,沒有一座橋,不屬于回首時的堅定。我們期許,每一個愿望,都有一塊生長的土壤,走在陽光大道上,每一個夢想,都在溫暖的大地棲息生長。 文: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