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日,由陜西省法學會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主辦、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和摩達法律策略研究院承辦、陜西省絲路中小企業交流促進會協辦的陜西省法學會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陜西省首屆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保障論壇在西北政法大學雁塔校區順利舉行。 作為陜西省首個聚焦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保障的研究會,與會成員匯集了法學研究、司法、律師及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界的精英。 來自西北政法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財經大學等高校法學院系的專家教授和一些市、區(縣)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來自陜西省中小企業協會、陜西省絲路中小企業交流促進會、西安民間金融協會、西安新西商協會等十五家企業商會以及邁科金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和諧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方元磐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創客村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府谷縣中元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省西鄉縣陜南綠茶有限公司等七十多家企業近百余人參與了本次會議。 中共陜西省委政法委、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陜西省公安廳、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工商聯合會、西安仲裁委員會、陜西省股權交易中心等機構的有關領導應邀出席了會議。 大會成立儀式由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前院長強力教授主持。 研究會籌辦小組負責人、摩達法律策略研究院秘書長傅瑜 介紹了研究會籌辦情況。 陜西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專職副會長楊建軍宣讀陜西省法學會 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成立批復。 西北政法大學副書記郭武軍在會上致辭。 陜西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黃超在會上講話。 研究會會長安保和做表態發言。 陜西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黃超和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郭武軍為研究會揭牌。 研究會聘請資深法學家、金融家、企業家作為研究會顧問。 研究會成立后主要任務為: 一是當好智囊團和服務者。緊密結合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民營企業競爭門檻高、投資限制多、交易不公、融資困難、身份歧視等難題,開展法律應用研究,為民營企業提供卓有成效的法律解決方案和法律服務。同時,圍繞地方性法規和相關政策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實地調研和專業技術研究,針對法規、政策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完善和改進建議。 二是創新法學研究和對接機制。積極吸納采用新的技術分析手段、問題解決方法創新法學研究;同時借助互聯網信息化平臺,實現法學會和政府、司法部門、民主黨派、商會、協會以及民營企業之間快速、實時、有效對接,為民營企業提供更為便捷、高效和優質的法律支持和法律服務供給。 三是凝聚共識、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各種主題、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和學術論壇,吸引、匯集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司法部門、商會、協會、法學理論界、實務界、群眾社團組織及其他各方面關心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研究工作的人士和機構,共同探討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和良性發展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形成保障民營企業權益、促進民營企業良好發展的社會氛圍。 四是更大范圍吸收省內各高校的法律專家以及司法實踐部門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民營企業商會、民營企業家及其他社團組織人員參加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工作,將如何有效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作為研究會主要職能,建立長效調研工作機制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活動,深入了解民營企業在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招標投標等方面的不公待遇,了解民營企業在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設立和關閉、稅負和社保等方面的痛點、難點,了解民營企業在投資軍民融合、國企改制、金融基建、海外發展等領域的法律服務需求。要建立持續性的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測評和報告制度,通過調查分析民營企業自身存在和面臨的各種權益法律問題 (含民營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司法部門對接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民營企業與國企、外企等其他市場主體競爭和合作中存在的法律問題)以及實際案例,提出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和發展的報告。通過征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提出的法律服務需求和疑難問題研討請求,及時向有關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社會團體等反饋,并組織集中研討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五是組織開展促進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落地工作。梳理省內現行有效的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等規范性文件,對實踐中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民營企業獲得感不強,權益保護不充分的問題進行調研和分析,提出清除隱性障礙的具體建議措施。并對需要修改、廢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向省人大和執行文件部門提出立法建議和政策修改、廢止建議,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等文件的立改釋廢。 六是建立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和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動態評價制度。通過民營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聯系民營企業和其他部門平臺,及時收集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有關信息,對民營企業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制定適合當地實際的評價標準,匯總收集到的各渠道信息,發揮法學會中立優勢和法學法律科研能力,公平、公正評價民營企 業發展環境,定期向社會進行公布,引導和促進民營企業良好發展。 七是建立民營企業權益糾紛調解機制,促進民營企業權益糾紛公正解決,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探索在法學會民營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設立民營企業權益糾紛調解機構,建立專門處理民營企業權益糾紛的調解機制,形成與人民法院、商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等糾紛解決機制協同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并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使得一般性民營企業權益糾紛遠程解決和網上解決成為可能。民營企業權益糾紛調解機構可考慮與今年省政府擬成立的民營企業維權投訴中心聯合工作或合署辦公。制定民營企業權益糾紛調解機構規程,明確調解機構的地位和職責權限、 明確調解工作程序和調解方法,確定調解依據和調解效力等。調解機構吸收具有深厚專業造詣和豐富實務經驗的法律專家、具有豐富商業經驗和社會經驗的企業商會負責人或企業家以及關心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的技術專家或社會權威人士作為調解員, 建立民營企業權益糾紛調解專家庫。根據全省設立的統一的民營企業維權投訴熱線,或現場或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將民營企業權益糾紛中適合調解、同意接受調解且 能夠調解的事項,統一交由民營企業權益糾紛調解機構調解。被當事企業共同或者分別挑選的專家組成調解工作庭,按照規定程序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服務。 八是創新服務方式,建立法學會保護民營企業權益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網上服務平臺。推出民營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互聯網服務平臺和應用軟件系統。根據省內民營企業發展法律需求,與法律科技企業合作建立互聯網信息平臺,研發推出民營企業法律風險測評系統軟件、民營企業法律服務系統軟件等。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 提供政務、稅務、金融、訴訟、仲裁、調解等信息聯通功能、法律法規、案例查詢、法律文書模板推送,同時整合研究會法律專家、律師事務所和理事單位等專業人士, 利用互聯網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優勢,及時滿足民營企業法律服務需求,促進民營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在企業和政府政務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推進民營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研究服務數字化轉型,大力發揮法學會數據庫、官方網站的數據檢索應用和宣傳作用,積極拓展自媒體、短視頻等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將有利于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和服務民營企業發 展的法學研究成果第一時間送到民營企業手中,促進法律研究成果轉化落地。 九是積極主動服務,加強法律知識和應用技能培訓。針對我省民營經濟活力不強難題主動作為、加強服務,從宏觀產業行業層面和微觀企業個體層面開展有效的法律知識和應用技能培訓活動。就中央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經濟策略與法律保障民營企業權益的結合點對相關產業和行業產生的共性法律問題和突出法律難題進行研究,將法律法規規定和政策服務措施以及問題解決對策通過培訓推送到更多的民營企業中去。 成立大會之后,研究會舉行了陜西省首屆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保障論壇——“疫情背景下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保障論壇”。 會議論壇由西北大學法學院前院長段秋關教授主持。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陜西省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席曉娟、國家稅務總局西安市稅務局法規處處長做了“疫情背景下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最新稅收優惠政策解讀與實操”的報告。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謝德成與西北工業大學張敏教授進行了“法律成本控制視閾下企業用工方式的調整對策”的對話交流。 浙商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馬浩利與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王瑩瑩進行了“民營小微企業融資的探索與實踐”的對話交流。 合影留念后,本次會議正式落下帷幕。 關于摩達 摩達法律策略研究院是專門為政府、立法和司法機關、企業及特定當事人提供專業法律應用和法律對策服務的創新型法律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