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又到吃小龍蝦的季節,小龍蝦市場很快出現產銷兩旺的局面。 水產業的龍頭國聯水產(股票代碼300094),更是看準有利時機,提前加大采購力度,在4月7日與湖北省簽訂5億元的小龍蝦采購大單,每天采購量超過40萬斤;它旗下的小龍蝦品牌國聯龍霸推出了今年的新品,上架永輝超市、盒馬生鮮、沃爾瑪等全國連鎖超市,以及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 不僅如此,國聯水產還與人民日報、頭部網紅合作進行直播帶貨宣傳營銷活動。4月30日,知名主播薇婭、著名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在人民日報直播間化身好貨推薦官,為國聯的小霸龍小龍蝦帶貨助力。這款小龍蝦由國聯湖北監利工廠加工生產,所有的蝦都是來自湖北2020年的新蝦,經過前期的嚴格篩選,被選中成為“湖北好貨”的代表之一。當晚的直播,創造了2388萬觀看人數,927萬的銷售額新記錄。實際上,這不是國聯水產與薇婭等頭部網紅第一次合作了,2019年的消費旺季雙方就開展過大促銷,也創造出3分鐘數萬件的銷售記錄。 創新營銷方式,開拓電商市場 近兩年,國聯水產一直在重點拓展國內市場,2018年強勢進軍千億小龍蝦市場,發展小龍蝦自有品牌,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繼南美白對蝦之后的又一個“千億級大單品”。 為此,公司一方面擴大小龍蝦的供貨源,在湖北湖南兩省建設運營了國聯(益陽)、國聯(監利)兩大小龍蝦產業基地,年加工能力超過10萬噸另;一方面,公司在各電商平臺和新零售線下端持續發力,與永輝超市、沃爾瑪、家樂福、呷哺呷哺、海底撈、外婆家、盒馬鮮生、京東、天貓、易果生鮮等眾多食品餐飲及電商、商超等線上線下渠道結成深度合作關系,實現蝦產品熱賣。2019年上半年,公司在京東生鮮、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三大平臺的銷售收入同比增280%、81%、136%,且在2019年京東“618”活動,公司產品在蝦類銷售金額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在小龍蝦銷售金額品牌排行榜名列第五,電商及新零售領域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夯實。 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后,國聯水產電商及新零售業務的市場需求出現井噴,僅2月份一個月,公司電商平臺的發貨量就同比暴增了116%。國聯還在湛江本地試水社區團購,采用“線上下單+線下無接觸自提”的模式,向社區居民推廣公司在天貓的銷冠產品,既解決了疫情間“出門買菜難”的問題,方便了居民生活,又避免了疫情傳播,成為當地受歡迎的日常零售平臺。這次成功試水,也讓國聯看到了線下與線上加速融合給社區商業帶來的巨大潛力,有意將社區團購作為未來電商業務的重點加以推動,充分發揮自己在全渠道戰略下的供應鏈優勢,做精細化運營,以期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3月中旬,國聯水產又獲得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授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車尾箱”工程,以中石化廣東公司的2200多家易捷便利店及線上APP作為終端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向居民提供優質水產品。中石化在全國擁有3.1萬座加油站,旗下的易捷便利是國內最大的便利店連鎖,線上線下擁有巨大的流量紅利。與中石化攜手,不僅打開了國聯更多的下游銷售渠道,有望拉動國聯收入快速增加,提升品牌影響力,雙方還可能建立聯合品牌、專屬車間和生產線,或聯合建立研發協作機制,以及資本合作,打開與中國便利店之王更深層次合作的想象空間。 現在國聯又持續參與網紅經濟、與頭部網紅合作直播帶貨,在業內看來,公司這樣的宣傳營銷活動,取得了很好的品牌宣傳效果,極大促進了新品的市場推廣。 戰略轉型持續推進 根據國聯水產最新公布的財務數據,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46.85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其中國內市場實現收入21.4億元,同比大增30%,并且國內收入占比首次超過美國收入占比。在外界看來,這是國聯重點拓展國內市場、推行“精品戰略”和“品牌戰略”、開發小龍蝦大單品等一系列舉措的結果,顯示公司回歸國內市場的轉型戰略取得了重大成效。 而且國聯的這種戰略轉型還只是剛剛開始。 現在國內消費者對優質水產蛋白的攝入需求和食品安全意識不斷上升,小龍蝦、對蝦等水產品的市場人氣越來越旺盛,帶動整個水產行業步入了新一輪加速發展期。以小龍蝦為例,據農業農村部《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9)》透露,我國的小龍蝦產業總產值已達369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7%,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近幾年國聯水產不斷強化“戰略大單品”方針,持續拓展小龍蝦、大閘蟹等水產品類,搭建多維產品矩陣,深化供應鏈協同。從分產品品類來看,對蝦目前仍然是國聯水產的核心收入來源,但重點布局的小龍蝦業務也發展迅速,2019全年營收約2.7億元,同比增長100%以上。國聯已經制定了小龍蝦戰略,要將其打造成一個“千億級大單品”,并引導這個市場向標準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外界認為,隨著國聯水產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渠道優勢,特別是在電商領域不斷發力,公司小龍蝦產品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還將得到更多提升,推動上市公司業績加速增長,鞏固公司的水產龍頭地位。 除了小龍蝦,國聯水產還將在徐聞縣建設深水網箱產業鏈項目,公司計劃五年內分期投資約20億元,主要包括建設2000余個深水網箱、育種育苗基地、飼料廠水產品加工廠和科研中心等。項目建成后,年產海水養殖10萬噸,年產值超過40億元,為公司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