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是對中國數字政務的一次大考。在聯合戰役的關鍵時期,騰訊和合作伙伴一直在行動,為抗擊疫情開發了系列的小程序和服務。經過2個月快速成長的特殊時期,今年數字政府賽道還將開啟哪些新機會,智慧城市生態建設又會面臨哪些新趨勢? 近日,騰訊政務云副總裁王景田出席騰訊云啟與騰訊大學聯合舉辦的線上云分享活動,結合疫情前后騰訊與合作伙伴聯合戰“疫”的案例,給騰訊產業生態合作伙伴分享了他對于數字政府業務發展的判斷和思考。 數字抗“疫”:騰訊與近五十家合作伙伴參與健康碼推廣落地 抗擊疫情是騰訊義不容辭的責任。王景田表示,騰訊一共設置了15億的抗疫基金,用于支援疫情的方方面面。其中兩億元的“戰疫開發者公益聯盟”資金池,用于支持廣大合作伙伴包括騰訊WeCity加速器成員一同參與到疫情相關小程序的開發中。 以東華軟件為例,除了建設火神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外,東華智慧城市團隊先后和騰訊云團隊共同上線了20個地區的疫情小程序,其中東華軟件與騰訊云團隊共同打造的“數村”平臺,更為5000余個村莊在疫情期間提供了免費服務。 北明軟件聯手基于騰訊云等“戰疫聯盟”資源,快速上線各種小程序、解紛云、互聯網勞動仲裁等產品,截至目前,北明軟件旗下北冥數科已參與完成了20多個疫情防控小程序的開發上線。 優特云依托騰訊云生態提供的各種云服務等資源,定制開發了四川群防快線、貴州健康碼小程序、貴陽市復工復產備案及員工健康管理等7個戰疫項目。雄帝科技圍繞出境證件申領,推出“證件e窗口”產品,實現出境證件在線無紙化申領。廈門巨龍在疫情期間快速組建了150多人的精干隊伍,快速融入騰訊抗疫情核心小程序模塊開發和微應急平臺交付,并基于智能大數據治理與應用的能力和經驗,與騰訊一起開發了疫情大數據中臺。 針對刻不容緩的疫情,騰訊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產品開發的思路,推出用于防疫的健康碼和小程序,在疫情期間解決疫情知識獲取、密切接觸者自查、交通卡口放行,以及買口罩等民生需求。王景田表示:“對我們來說,這類小程序開發的時間壓力和技術壓力都很大,基本是今天說完明天就上線。” 王景田介紹,健康碼最早在廣州上線時叫“穗康疫情服務小程序”,從開發到上線只用了5天時間,其中還包括了壓力測試、安全調試等流程。在廣州上線后,小程序迅速覆蓋了廣州市的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滿足了政府、個人對防疫服務的要求。 從1月23號至今兩個月的時間,騰訊已把健康碼的功能、場景、客戶體驗等反復做了多次優化和調試,后來還推出了社區掃碼、交通卡口查驗、復工碼、電子健康卡、醫保卡、全國健康碼等互聯互通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騰訊和近五十家合作伙伴一起,參與到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健康碼小程序的推廣項目實施當中。截至到目前,騰訊防疫健康碼累計訪問量已經突破100億,累計亮碼超過30億人次,覆蓋9億人口,是服務用戶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健康碼。 為什么要用小程序?從騰訊的角度來說,健康碼把微信小程序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微信是社交平臺,通過小程序把政務服務和各行各業的功能做擴展,把微信生態從社交平臺擴展成一個to B、to G的政務服務平臺。小程序在微信里面,有云技術、安全能力做支撐,支持最快速的功能迭代和最廣泛的用戶觸達。 總結一下,騰訊在疫情期間做了什么?面對個人,做了健康碼、消費券發放等產品,讓政務服務、政府資源觸達老百姓,從而拉動消費、拉動產業的恢復;面對政府,推出各類服務類小程序,比如在教育場景通過“微校園”,把教育局對學校的管理系統快速落地;面對企業,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健康碼等功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對騰訊來說,不僅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從服務來講,通過小程序這個業態,也極大的擴展了微信的能力,推動了政務服務、教育類業務的拓展。不僅如此,包括騰訊健康、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教育等在內的一些標準化SaaS產品也獲得了快速成長。 疫情之后:四大方面發力,推動行業解決方案在各場景落地 王景田認為,疫情給人們生活造成了影響,但“危中有機”。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國家的關鍵舉措。 除新基建外,結合騰訊在疫情期間參與應急管理行業建設和協助企業復工復產的經驗,他認為社會治理、社區管理、安防、應急、衛健醫保、互聯網醫療和教育等行業的應用,以及協同辦公和企業管理類軟硬件體系都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在“后疫情時代”,推動產業結構向數字經濟戰略轉型的趨勢已非常明顯。對此,王景田認為,產業經濟的轉型是數字化轉型最“難啃的骨頭”,如何為金融、制造、交通各行各業的實體產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如何發力推動其轉型是全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產業數字化轉型中所面臨的困難,王景田表示騰訊將在四大方面發力。首先,騰訊將重點對大數據中心、物聯網和車聯網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進行投入建設;其次,大力投入包括應急、安防、人社、醫保、教育等行業應用的建設;第三是將智慧城市WeCity里的場景進一步豐富,包括健康碼的服務延伸,拓展其在出行、教育、文旅方面的應用,做好社區管理等;另外,騰訊還將大力拓展基礎設施和通用能力建設,包括云、數據中臺、AI算法、遠程辦公等。 具體來說,在智慧城市WeCity方面,王景田透露將重點優化用戶體驗,聯手合作伙伴不斷豐富和完善場景,爭取做到全場景覆蓋,不斷完善中臺能力,解決系統與系統之間無縫連接問題。 在健康碼方面,騰訊希望能夠將健康碼升級成市民碼,打通出行、教育等各個場景,讓普通老百姓做到一碼通行。王景田舉例表示,目前重慶已經把乘車碼和健康碼合二為一,為本地居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社區管理方面,借助騰訊海納智慧社區方案,構建集通知、繳納物業費、業主互動信息、物物交換等功能的平臺,深入停車、垃圾分類、交水電費等各個場景,打通社區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在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此前騰訊助力深圳市政府建設“深i企-精準服務企業”平臺小程序,將政府和企業的互動連接了起來,大幅提升了政府了解居民信息健康、企業復工動態的效率。未來,騰訊將聯手各地政府,把“深i企”的成功經驗在各地落地。 另外在教育領域,在疫情期間,騰訊的微校園以及包括針對學校、教育局的管理系統已在多地落地。未來騰訊將整合這些場景資源,助力政府解決教育局、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問題,實現教育場景溝通互動的閉環。 此外,在出行、文旅、法院、線上簽約等層面,騰訊也將結合音視頻技術以及區塊鏈等技術,聯手生態中的合作伙伴深入場景,構建完備的技術方案,最終將方案在各領域各場景中落地。 攜手騰訊WeCity加速器合作伙伴,從活下去到發起來 去年7月,“WeCity未來城市”品牌整體布局思路首次對外展示。在分享中,王景田也詳細介紹了WeCity的業務布局,簡單來說,WeCity通過在數字政務領域、城市治理領域、輔助城市的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經濟發展。其中,騰訊將堅持建設中臺能力,包括應用支撐中臺、城市數據中臺等,后續還將不斷完善和優化應用中臺的能力。但事實上,騰訊WeCity還有大量的能力需要依靠外部合作伙伴來補足,需要納入更多合作伙伴的產品。 王景田認為,“對WeCity加速器合作伙伴而言,初級目標是活下去。”從目前大環境來看,互聯網行業整體處于順勢,發展機會較多。騰訊WeCity需要合作伙伴補充的能力主要包含四類:一是補充客戶關系資源,解決客戶銷售問題;二是補充解決方案的場景;三是補充通用場景能力,包括各種通用的工具、算法模型等;最后一個是技術服務,包括合作開發各種應用以及各類項目的管理和實施。 與“活下去”相比,更高級的目標則是“發起來”。“活下來是以騰訊為主,高級目標是以合作伙伴們為主,希望每位伙伴都找到適合的賽道,騰訊非常愿意把品牌、資本、技術分享給合作伙伴,拉通內部資源,與合作伙伴一起攜手開拓、共贏。” |